常州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打造美丽乡村
近年来,常州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常州,农村是重要一环、农民是重要主体。为此,常州在确定2015年重点工程时,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并定下年内完成10个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创建目标。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表示,常州应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美丽乡村。
改善村容村貌 传递文明新风
紧邻常州航空产业园的温寺村,由罗溪镇原温寺、南站两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3.43平方公里,总户数969户,总人口3150人,下辖26个村民小组。“想当年,我们村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如今家里来了亲戚,总要带他们到村里转一转,听着他们的夸赞,我们心里也美滋滋的。现在的环境真是大变样了!”得意和满足洋溢在村民的脸上。
在温寺村走走,颠覆了以往对农村的印象。村里道路干净,池水清清。面对此情此景,谁能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脏、乱、差”。温寺村党总支书记莫栋华说,原先,中心河塘由于周边居民生活污水截污不彻底,河塘底泥淤积严重,加之河塘水体与外河不相通,周边垃圾堆积,水体恶臭严重。借着全区村庄环境整治、生态文明建设等活动的契机,温寺村下定决心改善村容村貌。近三年,全村共投入1700多万元,修路、种绿、改善水环境。如今全村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提升,率先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目前全村“五步一绿”,绿化面积 2181 亩,绿化率达50%以上。而每到夜晚,羊文化休闲广场和农民健身广场上,“温寺style”都会走起。
如今,在温寺村里走一圈,道路干净、河水清清,树干、电线杆上找不到一张“牛皮癣”。“美丽家园,人人守护。村民们还自愿成立了8支志愿者队伍,每天巡查村容村貌。”莫栋华说,村里最早成立的是护村志愿者,后来慢慢发展,逐渐又有了文体志愿者、道德讲堂宣讲志愿者、长效管理志愿者等队伍,目前共有8支队伍、200多名志愿者。村民巢爱娣是村庄长效管理队伍中的一员,每天要负责道路清扫、河道垃圾清理等环境整治工作。“以前村里环境没这么好,东西乱丢、乱堆放的现象严重,我们清扫起来也不方便,现在大变样了啊。”巢爱娣说,“环境好了之后,村民的自觉性也提高了,每天看到有志愿者在那清理垃圾,自己也不好意思丢了啊。”
村民素质提高 形成良好风尚
“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建设美丽新农村,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温寺村党总支书记莫栋华说,全村逐渐形成了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环境优美、文明诚信的良好风尚。在创建全国文明村的同时,温寺村也坚持创建惠民,大力发展村民经济,提高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数。通过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采取项目扶持等措施,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和增加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年前的1万元达到了现在的2.38万元。
据了解,目前,温寺村拥有葡萄、苗木、水产、羊肉合作社4家,农副产品经纪人30多人,每年完成农副业各类产值3000余万元。近年来,全村种植花卉苗木500余亩,葡萄、蔬菜果园135亩,整合鱼塘220多亩,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后,农民入社率年增6%以上,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队一特色”的特色农业品牌。特别是莫家塘羊肉文化餐饮,在沪宁线上闻名遐迩,并新建了羊文化广场,年接待消费者达10万余人次。
精神文化生活改善 保障经济发展
温寺村是常州大力推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现如今,温寺村已入江苏最美乡村候选名单。“江苏最美乡村”推选活动是由江苏省文明办、省委农工办等部门组织发起,共初选出60个候选村,常州占有5席,分别是新北区罗溪镇温寺村、金坛区薛埠镇上阮村、金坛区指前镇东浦村、天宁区郑陆镇牟家村、溧阳市戴埠镇李家园村。
今年7月,常州市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在会上指出,当前,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常州”战略目标,全市上下要坚持把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作为关键,自觉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推动文化迈上新台阶的进程中来谋划,放到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的大局中来大力推进。徐缨表示,重点要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注重精神塑造,着力深化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二是突出载体创新,着力营造乡村道德文明风尚;三是繁荣农村文化,着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坚持建管并重,着力构建生态宜居农村环境。
近年来,常州市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创新形式,优化载体,拓展渠道,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34个、国家级生态村4个;全国文明村镇6个、江苏最美乡村2个、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道德讲堂建设独具特色,形成“乡镇道德讲堂总堂+文明村道德讲堂+企事业单位道德讲堂”三级网络,并在全国首创宗祠道德讲堂。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全市农村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农村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有效改善,有力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