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熟:历史文化型新市镇呼之欲出

来源: 时间:2015-10-12 点击数:

    秋意渐浓,从主城驱车向南,行驶到湖熟街道现代农业生态园,只见百亩彩色水稻已抽穗扬花,稻浪滚滚;菊花园内千亩菊花含苞待放,清香扑鼻。紧扣现代农业主导型街道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双重定位,今年以来湖熟街道更加注重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人文内涵、创新驱动、绿色增长、跨越发展之路,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奋力打造现代农业集聚、科技产业创新、生态文化融合的新湖熟。
    现代农业:百亩稻田如诗如画
    在刚竣工的稻乐园,笔者看到,今年栽插了细黄叶、早红叶等彩色水稻11个和武运粳30、常优粳6号等常规水稻17个,整体图案设计呈田形。“这是我们精心打造的彩色稻田区,差不多有100亩。”湖熟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彩色水稻冒芽长出来后就呈现不同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等搭配起来,组合构成图案,非常漂亮。
    稻乐园附近的菊花基地内,工人们正在大棚内忙着翻土,为菊花母本培育做好准备。基地对面,占地7500平方米的异形玻璃温室建设现场已完成桩基建设,建成后农业园区将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据悉,湖熟街道投入430万元启动尚桥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示范种植优质麦油品种和蔬菜新品种。
    美丽乡村:“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
    走进湖熟街道三界社区大诚达村,古朴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农耕文化长廊、浮雕,风格古朴别致的村史馆、农家书屋、议事堂,依水而建的木栈道和凉亭……村庄在保存古村、古墙、古景的基础上,打造出新环境,更丰富了“乡愁”的内涵。
    据了解,三界社区在对大诚达实施“千百工程”建设时,坚持以文化为魂,除了对基础设施、村庄环境进行提档升级外,还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大诚达村的人文内涵。
    村后,有着百年历史的张氏宗祠修葺一新,成了村庄的议事堂,村民在这里围绕村里的发展议事献策,村民高度自治展示着村里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魅力,提升了村民的素质。
    街道在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努力为老百姓打造“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的宜居环境。杨柳湖社区前杨柳村以“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示范区”规划建设为契机,把环境整治作为改善农村环境的有力抓手;尚桥社区陡门口村充分发挥其人文、水乡、田园优势,正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乡村旅游:田园风光与历史文化融合发展
    湖熟素有“鱼米之乡”盛誉,不仅拥有美丽的田园风光、丰富的现代农业资源,还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
    走进杨柳村,只见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墙面斑驳苍老,让人仿佛置身于明清时期的街边巷头,而长5.6公里的杨柳湖两岸,沃野平畴,杨柳依依,水流平缓,桨声欸乃……杨柳村、杨柳湖和马场山形成独特的“一村一湖一山”田园乡村景观,让长期沉寂的杨柳古民居焕发异彩。当前,杨柳村正在打造12000亩的生态农业园,里面一年四季都有花赏,并种植了不少水果,供市民采摘。
    从杨柳村到清真寺,从周郎桥到云居寺,历史文化古迹见证着古镇的沧桑。街道充分挖掘“湖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突出“古韵绿风、多彩田园”主题,利用杨柳村的日常化经营优势,发挥菊花展的集聚性季节优势,开发“赏花·观古村”旅游线路,将两个园区联结成旅游线路的特色区,两点带一线,以主题活动串联,让游客在观赏菊花的同时,领略湖熟农业的现代转型,感受湖熟文化的现代魅力。目前,湖熟已连续举办两届菊花展,去年开园45天总客流量就达90余万人次,催生的“菊花经济”已达4000万元,为当地农民增收开拓了新渠道。
    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涵表示,街道将立足连接江宁东西两个美丽乡村示范区的纽带功能,突出秦淮河源头生态禀赋和湖熟文化发祥地特色资源,发挥菊花展带动效应,“让文化元素融合到‘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湖熟美丽乡村构建之中”。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