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宽了横山村民致富路
金秋时节,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在横溪街道横山社区的蔬菜大棚里,29岁的小伙子黄顺正在打理长势喜人的青椒、西红柿等蔬菜,“大棚种植不仅要注意温度,还要时刻关注湿度。”虽然从事专业种植才3年多,但谈起种植技巧,黄顺头头是道。
横山社区地处丘陵山区,一直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但传统农业的高投入、低收益,让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不少田地被抛荒。如何向生态环境要效益?该社区两委班子结合实际,谋划农业转型升级新思路。“一亩水稻利润只有几百块,而改种其他高附加值农作物能有数千元的收益。”经过科学调研,社区决定通过统筹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设施农业,走生态保护和富民增收相融合的发展道路。在社区规划图上,笔者看到300亩果园、1000亩赏桂园、150亩设施农业、200亩生态湿地等特色农业合理分布在社区周围,尤其是前期与南京蔬菜科学研究所合作建设的100多亩设施农业,让种植户们尝到了甜头。
走进科技化蔬菜大棚,草莓、食用菌菇、秋葵、九层塔等高附加值农作物让村民们第一次体会到“土里生金”的喜悦。“以前在外帮人开车子,一年到头东奔西跑,与家人聚少离多,收入也不稳定。自从搞起了特色种植,不仅人轻松了,收入还提高了不少。”黄顺说,村子里引导村民从事特色农业生产后,像他一样回村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伴随着传统农业升级为特色农业,往日的农民、打工者成了创业者;专业合作社则让农产品变成了商品。横山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兵告诉笔者,除了指导村民开展特色农业种植,社区还积极帮助农户们解决销售问题。“凭借着‘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当上股东’这个优势,我们牵头成立的灵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下子就吸引了50多户村民参加。”陈兵说,特色农业只是社区经济发展的第一步,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上,横山还将对村庄经济结构进行“再升级”,积极发展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经济产业链,“通过回收重点村庄区域农户的闲置房,实施统一管理、经营,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