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伊山镇种养协会助农增收

来源: 时间:2015-10-15 点击数:

    近几年来,灌云县伊山镇陆续成立了10个大型种养加协会,这些协会的成立,为该镇农民致富夯实了基础,找到了驾驭市场,创业增收的捷经。诸如彭洼的蛋鸭、王圩的西瓜、新华的渔网和梅豆协会,在政府的引导下,农业合作社不断壮士大,社员多达3万多人。山西村大葱协会成立于2000年,是该镇第一家大型农民协会。1999年春,该村原党支部书记傅启庚从一位在青岛如意集团上班的亲戚那里获悉,韩国、日本等国家偏爱中国产的大葱,傅启根就想,山西村地质适宜种大葱,何不试一试?当年,他带几户人家种上几十亩,获得了好的收益。第二年,傅启根和村支书范如忠来到如意集团,大胆地签订了大葱购销合同。农民看重的是现实效益,到2001年底,种葱农户就达300多户,大葱面积也拓展到1800亩。目前,大葱产业发展很快,沿山周边的披墩、任庄、山前等村农民纷纷入会,发展大葱达3000多亩。
    协会的最大优势,是提升了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彭洼村蛋鸭协会成立之前,农户最耽心的是鸭瘟袭来“连窝捧”,一只不剩。自打有了蛋鸭协会,养鸭有专人到浙江调鸭苗,配饲料,搞防疫等,均由协会“一揽打”,就连鸭蛋销售也统一行动。2013年,协会和齐齐哈尔市的华联超市签订了销售合同,鸭蛋每天早上过磅,一天走两车,鸭户们坐在家门前数票子。
    农民们看到了希望,纷纷入会,到2014年底,全镇有3.6万人加入鸭蛋、大葱、西瓜、獭兔、渔网、草帘、梅豆、二元母猪10大协会,有了协会遮风挡雨,该镇的一村一品活力四射。农村片22个村,靠山周边的4个村大力发展大葱生产;去年,王圩、丁庄两村大种西瓜,发展设施栽培面积近2000亩,叫响西瓜品牌;新华、任三庄、科东、科西几个村农民认准了梅豆生产,把秋梅豆改成春种,发展到3000多亩,和宿迁天泰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梅豆成了订单农业;还有桃垛的草帘,朱韩的药材,彭洼的蛋鸭,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有力地提高了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使产业链越拉越长。像张湾村从2013年开始大面积种植香稻,并成立了3家米厂,由于米厂的吞吐量不断增加,带动了运输业的兴起,周边有300多个农民买三轮车,把米厂的米和糠拉出去,把猪饲料带回来,又带动了养猪业的兴起,良性循环,使产业方兴未艾。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