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钓鱼镇檀孙村向“美丽乡村”嬗变

来源: 时间:2015-10-26 点击数:

    檀孙村是兴化市钓鱼镇第二大村,过去由于村集体资源匮乏,村庄环境得不到治理和改善,基础设施得不到建设和改观,曾是全镇出名的后进村。
    2012年9月,泰州市委选派机关干部朱耀担任檀孙村党总支书记,三年来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政策性上争等渠道筹资240多万元,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度,檀孙村在全镇综合考核中获得综合先进奖,村党总支被兴化市委表彰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废河沟上造出对外大通道
    2010年,在镇里支持下,檀孙村修筑了孙家窑至檀木自然村西部的通村公路。可是,公路只通到檀木自然村的西头,人口最多的中部和东部却因废河沟而难直接通达,如要绕行,则要多走十几公里。
    在充分听取干群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打通这个“中梗阻”。
    该村邀请专业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决定向南填平废河沟,新开辟一条通道。2013年10月,该村通过向上争取、村级自筹等方式,筹资65万多元建成新通道。该通道长350米、宽14米,连通檀木自然村东头与西头。原先垃圾成堆的废河沟,也被浇筑成多功能广场,并与大道连为一体。
    6处“脏乱差”全部整治到位
    在孙家窑自然村中北部的一方水泥场上,村民袁天升正在暴晒小麦。“白天可以在水泥场上晒晒粮食,晚上还可以在这里健健身。”袁天升说。
    半亩多的水泥场,南面是一座刷着黄漆的公厕,西面是一座粉白的曲桥,欧式水泥护栏延伸至河岸,北面与主巷相连,让人赏心悦目。
    “原来这里是茅厕、垃圾场,整天臭烘烘的,村民路过这里都捂着鼻子。”袁天升说,今年6月,村里对该处进行全面整治,浇筑了水泥场,建设了一座水冲式公厕,并将桥梁拓宽到3米,路道也拓宽到5米,村民拍手称赞。
    据悉,经过整治,村里的6处“脏乱差”,有4处被建成了多功能广场,两处“变身”绿化景观。
    积极上争项目惠及千亩农田
    分圩河桥上,檀孙村村民骑着三轮车、电瓶车在上面来回穿梭。之前的分圩河大桥建于30多年前,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桥。去年,分圩河大桥被拆除重建,自此后村民们过桥时不再提心吊胆,而且收割机、插秧机也可以通行了。
    过去因为没有机耕路,村民们时常为收粮、卖粮而心烦不已。“今年因为新修了机耕路,粮贩子的收粮车直接开到了田头,收割的小麦很轻松就卖掉了。”村民王兆红开心地说。
    近三年来,檀孙村通过上争农田改造项目,开展了机耕路、机耕桥、小电站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受益农田累计达到1100亩。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