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农业保险工作有序开展

来源: 时间:2015-11-02 点击数:

    自2007年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姜堰区认真贯彻省、市农业保险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农业保险工作新模式,该区农业保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连续7年在泰州市农业保险工作评比中夺魁,2012年,姜堰被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公司评为农业保险示范县。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由财政、气象、农委、农办等职能部门参加的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副区长王萍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委),农委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农委分管领导及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经区编委批准农委增设农业保险科,人保财险公司设立农险部。2010年开始在各镇增挂了“三农”保险服务站,配备了电脑等设备,2014年,根据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试点项目的要求,在各镇(街道)和村,分别设立了农业保险服务站、村级农业保险服务点,并制定了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办理流程、组织网络正常办理农业保险相关工作,至此,该区建成了区有农保办、镇有农保站、村有农保点的三级农保工作网络体系,去年,江苏城市频道《走进新农村》栏目作了专题报道。
    (二)农业保险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推进,该区形成了投保、理赔和管理等工作规范性文件,使区农业保险工作趋于日常化、制度化,实现了全区水稻、小麦、油菜和能繁母猪、奶牛保险按文件规定实现应保尽保,高效农业保险稳步推进。2007年以来,相应制定并出台了《姜堰区农业保险理赔实务》、《全面加强能繁母猪保险业务经营管理的意见》、《姜堰区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保险服务工作规范》,每年还根据省市文件和会议要求制定相应的农业保险工作意见、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等文件,规范全区农业保险工作。
    (三)高效农业保险险种逐年增加。自2007年开办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以来,除稻麦油主要种植业保险,该区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的险种逐年增加。2011年,该区高效农业保险的险种7个,2012年,增加了种(蛋)鸡、山羊等险种, 2013年又增加了水蜜桃、梨等险种,2014年,继续新增了螃蟹、鸽子、林木等险种,至此,该区高效农业保险险种已增至19个,高效农业保险的覆盖率超过50%。2013年,针对全区13个镇109个鸽养殖专业户鸽养殖保险需求,该区自主研制开发了首款地方区域性保险产品《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鸽养殖保险条款》,在获批后,首单保险便承保了种鸽2.8万只,肉鸽22.4万只。
    (四)农业保险保费大幅度提升。2007年-2011年,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总额达1.1762亿元,其中稻、麦、油保费每年稳定在2130万元,高效农业保费逐年大幅度增长。2012年-2014年,泰州市下达该区高效农业保险考核任务分别为780万元、1950万元、2950万元,完成率分别为153%、120%、113%。2014年,该区农保办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组织推动,强化考核督查,充分调动镇(街道)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宣传发动种养业主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区高效农业保险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4年12月底,该区实现高效农业保险保费3263万元,超额完成市交任务。
    (五)创新拓展农机具保险。农机政策性保险是农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新的支农惠农政策。该区根据省农机局《关于开展农机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省农机法【2008】9号)精神,积极开展兼用型拖拉机交强险和联合收割机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同时,为适应规模化农业的发展,该区还积极开展粮食烘干设备、仓储设备的商业保险。一是主动争取  领导重视。省政府文件下发后,区领导高度重视,指定农机局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全区农机具保有量、安全生产水平以及省内外推行政策性农机具保险的做法。农机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总结政策性农机具保险实施的必然性、工作保障、积极作用等,并就农机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可行性做了实施设想。这项工作最终得到了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区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协调,为政策性农机保险的顺利推行大下了良好基础;二是大力宣传  强化培训。农机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是一件新生事物,强化宣传队营造保险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该区通过会议、电台、电视、农业12316短信平台,以及张贴标语、发放一封信宣传资料等明白纸,设置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机政策性保险的重要性,讲清责任和利益,使农民和农机手认识到保险是化小钱保大安的最优先的风险规避方式,从思想上解决“要我保”还是“我要保”的问题;三是明确标准,规范运作。省财政承担农机具保费30%,区财政20%,农户自缴50%,农户自缴保费和财政补贴按规定划入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负责商业化运作。此后,保险公司对于农场主的仓储、粮食烘干设备也进行了商业化经营。2014年,该区投保农机1171台,实现保费49.32万元,发生理赔15次,理赔14.15万元。
    (六)惠农政策日趋凸显。我区农业保险模式采取区政府与人保财险公司联办共保模式,联办共保比例2007年7∶3,2008年6∶4,2010年后5∶5。几年来,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日趋显现。一是财政补贴群众更加满意。小麦、水稻、油菜国家、省、区补助标准分别为35%、25%、20%,农户自交20%由镇财政垫付。2013年至2014年,该区根据泰州市政府文件,相应调整水稻、小麦、油菜的保费,2013年水稻、小麦、油菜的保费由20元/亩调整为20.25元/亩, 2014年水主要种植业保费为22元/亩。高效农业保险方面,农户自交保费在逐年下降,2011年,农户除能繁母猪、奶牛自交保费20%外,其它高效农业保险保费30%,2012年,育肥猪农户自交保费下降了10%,其它高效农业保险保费仍为30%,2013年,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农户自交保费20%,高效农业其它险种保费农户自交25%,2014年,所有的高效农业险种,农户自交保费均为20%,由于农户自交保费的减少,财政补贴进一步加大。二是保额调整农民受益更大。2007年,水稻每亩保额200元,2008年调整到300元,2009年至2012年保额每亩400元, 2013年水稻、小麦、油菜保额由400元/亩调整为450元/亩,2014年水主要种植业保额提高到550元/亩,农户遇险得到的补偿加大。三是巨额风险金更加强农。根据省、市要求,为增强农业保险抗御风险能力,发展保险“大数法则”的作用,该区自2008年起,建立农业保险政府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2008年、2009年经市政府常委会讨论通过,各安排100万元巨灾风险金,从2010开始,该区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按种植业保险保费的5%提取,加之保费余额,到2013年底,全区巨灾风险准备金已达6800多万元。四是理赔到位更加宽农。根据农业保险实施要务,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农户申报的农业保险理赔,及时受理查勘,经区审定的理赔资金在20日内通过“一折通”打卡发放到户。2011年—2014年,全区各险种赔款金额5428万元,受益农户50000多人次。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委),抽调专人办公,区农委主要负责人为农保办主任,另外农委配备一名负责人具体分管农业保险工作;区农保办、人保财险公司、财政局、气象局等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各镇(区)明确分管农业领导负责农保工作,并组织镇、村干部入户开展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利用网站、广播、电视、发放宣传材料、讲座等形式,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知识的宣传,积极引导和鼓励种、养户参加农业保险,营造了良好农业保险工作氛围。2007年以来,共发放《致广大种、养户一封信》9万多份,讲座20多次,电视专题宣传18次。
    2、通力协作,及时承保。这些年来,该区能够及时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离不开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各镇农技、农机推广部门的通力协作。畜禽养殖保险是我区的重头戏,全区90%以上的保费都来自畜禽养殖险种,保险时,保险公司出具委托书,依托各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等优势开展畜禽养殖保险工作;各镇农技推广中心负责大棚蔬菜、內塘螃蟹养殖等险种的保险;每年的3、4月份,利用农机具年审时机,在各镇农机站的配合下,开展小方拖等农机具保险。
    3、合理定损,及时理赔。多年来,该区十分重视农险理赔工作,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理念,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区农保办成立了由农业资深专家组成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专家组,专门负责农业险情的查勘定损,确保理赔公平、公正。在面对较大灾害时,区农保办积极应对,及时查勘定损,并快速将理赔款打卡发放到户。2012年4-5月份,全区4个镇16个村108个组663户农户发生大面积小麦赤霉病,受灾面积为11884.6亩。该区先后三次组织专家组、村干部、村民代表对受损田逐户核实,并进行初查、复查、测产,上墙公示,最终确定折实面积为1437亩,赔款共计为20万元。6月30日前赔款全部打入农户一卡通。
    4、强化考核,落实责任。考核是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完成高效农业保险任务的重要保障。为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农业保险工作,自2011年起,区政府每年将高效农业保险工作列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并以区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做好高效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将80%农业保险经费倾斜到各镇,严格考核标准,助推农业保险工作;各镇为了落实工作责任,结合自身情况,相应制定了各自的考核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基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顾高镇把高效农业保费收缴任务分解到个人,并制定了与工资、奖金挂钩的绩效考核办法,促进了该镇高效农业保险工作有序开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