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召开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
农村生活垃圾要科学分类、就地处置,实现农村地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10月29日,苏州市委副书记陈振一带队考察了相城区垃圾压缩站及农村资源化处理站,并在相城区渭塘镇召开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
随着农村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不断增长,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势在必行。据测算,全市农村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312.5吨,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可使农村生活垃圾减量30%左右,全年可减少农村生活垃圾约15万吨,还可制成有机肥约4.5万吨。
在相城区阳澄湖镇岸山村,陈振一一行考察了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并参观了农村资源化处理站。岸山村投资近80万元建设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通过内部发酵产出有机化肥。处理站工作一个月以来,农户可堆肥垃圾回收率从开始的约30%提升到目前的约80%,累计处理可堆肥垃圾5610公斤。在村里,每户农户家里都配备了两个垃圾桶,用以区分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
在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上,陈振一指出,目前,吴中区、相城区的4个市级试点村,都已进入试运行并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工作还要在提高思想认识、加快组织实施、创新运行机制、发动群众参与、强化资金保障、形成工作合力等六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科学规划;要加强设施建设,一台设备覆盖500至800户为宜;要坚持“接地气”,便于村民接受。
会议强调,目前,全市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还处在试点阶段,明年全市试点工作将全面展开,各镇(涉农街道)都将建成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处理站,并保证有效运行。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创新举措,扎实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