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基地建设培强绿色农业
10月21日,盐都台湾农民创业园首届菊花节展示大棚内,丽粉、岱月、玉绒、云雀等400余种菊花竞相争艳,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此次我们展出的不仅有2万盆盆栽菊,还有1.2万平方米的地被菊、4个大棚的切花菊。”负责此次菊花展的呈祥园艺鲜花基地总经理陈玉红说。菊花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催生了乡村旅游热,也使整个基地350亩的切花菊名声远扬,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近60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成功举办菊花节是盐城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盐城市现代农业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三品”(即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加工等三个基地建设,农村焕发出生机活力,农业质效明显提升,农民生活得到持续改善。
对阜宁芦蒲镇曹安村种植大户严风桂来说,金秋十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年他在芦蒲镇蒲南村承包种植的530亩“皖蒌3号”瓜蒌喜获丰收,预计亩收瓜蒌籽140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34元计算,亩收益在4760元。而他在老家曹安村种植的“皖蒌8号”新品种瓜蒌,预计亩产量在150公斤以上,按现在收购价每公斤45元计算,亩收益在6500元以上。“发展绿色农业干什么?不就是为了让田地丰产,让我们农民增收吗?”老严笑呵呵地说。
高效设施农业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盐城市上下围绕培大育强优势特色产业目标,以菜篮子工程永久性蔬菜基地、供沪蔬菜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等建设为重点,加快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截至9月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199.71万亩,其中,S352、S234沿线现代农业示范带设施农业面积18万亩、菜篮子工程永久性蔬菜基地设施蔬菜面积17万亩、各类农业园区设施农业面积40万亩,设施农业集中连片种植占比达90%以上。
好品质可以让农产品走得远。为了生产出高品质的蔬菜,射阳县新绿福生态蔬菜公司想尽了办法,如首茬种植前,请技术人员采用生物制剂对土壤进行解毒、修复;选育的种子必须先试种,经各项检测合格后方可大面积耕种……该公司总经理邹国强说,新绿福公司已先后有辣椒、茄子、黄瓜等12个蔬菜品种通过有机产品认证,且这些蔬菜均以高于普通蔬菜几倍的价格在沪宁线城市的配送系统、大型超市的有机专柜及高档酒店销售。
好品质也可以让农产品卖得俏。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盐城绿色农产品(上海)新闻发布会上,108家企业展出了217种农产品,不少市民在品尝了大纵湖大闸蟹、射阳大米、东台西瓜等农产品后,纷纷称赞“口感好、品质优”。据介绍,目前我市已在上海设立了800多家农产品直销门店,上海市场上销售的农副产品约十分之一来自我市。
为了加快“三品”基地建设,我市一方面积极开展“三品一标(‘一标’指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等工作,严格审查申报主体资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能力和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加强对基地、企业的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标准化生产等重点环节现场检查,以提高产品认证的规范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引导“三品一标”企业设立专卖店、超市专柜,推动厂商合作、产销对接,扩大我市“三品一标”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截至目前,全市新增“三品”28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71个,绿色食品17个。
选定108家重点龙头企业,开展规模拓展、质效提升、技改扩能、创牌创新、联农带农“五大”行动,使销售收入、品牌创建、带动农户等主要指标上水平、登台阶;创新指导服务和考核激励方式,构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机制;对34个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情况按月进行汇总分析;组织有关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及相关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农业招商会……今年以来,我市各地将农业“接二连三”工程作为促进农业提档升级、推进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来组织推进,加强农产品园区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拓展农业功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土地效益、农民收入双提高。据统计,1至9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实现产值1585亿元,占年初目标的79.3%;108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37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技改投入资金12.18亿元,订单带动农户106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