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农民增收压力增大——宿城区2015年1-3季度农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扶持力度,快速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农业生产呈现“稳中有进”态势。1-3季度,宿城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61亿元,同比增长3.4%。
一、农村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1、农业经济总量稳中有进
据统计,1-3季度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61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8.1亿元,同比增长2%,林业产值0.59亿元,同比增长9.4%,牧业产值3.14亿元同比增长4.5%,渔业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8亿元,同比增长7.4%。
2、秋粮有望实现连增
气候条件适宜,病虫害较少,加之田间管理措施到位,全区秋粮生产形势喜人,预计单产再创新高。据粮食测产点实地调查走访,种植户反应秋粮单产较去年有很大提升,综合预计水稻单产有望可达600公斤/亩,再创新高。
3、畜禽生产快速恢复
今年以来,畜禽价格前期持续低迷,后期快速震荡上扬并逐渐趋于平稳,养殖收益扭亏为盈,畜禽存出栏数量迅速恢复。据全区畜牧业规模调查资料显示:1-3季度,全区生猪出栏15.75万头,同比增长2.07%;生猪存栏12.15万头,同比增长2.62%;猪肉产量11132吨,同比增长2.23%;家禽出栏354.5万只,同比增长2.96%,存栏375万只,同比增长0.81%,禽肉产量6316吨,同比增长2.82%;禽蛋产量11343吨,同比下降1.06%。
4、农民现金收入增速放缓
据城乡住户调查数据显示: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41.9元,增长10.1%,增幅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回落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全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6120.7元,增长10.9%,增幅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1、种植业多为个体、小规模户,种植效益不明显
大部分粮食生产在投入、田间作业和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都是个体经营、分散决策的,农业生产成本相对加大,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下,既不利于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也不利于市场竞争。同时个体经营,管理措施不一、病虫防治不一、成熟早晚不一、收获时间不一,这就出现了大机器作业与小地块的矛盾,大中型机械难有用武之地。
2、农业生产不稳定因素突出
禽流感等疫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亡,时刻威胁着众多畜禽养殖户,且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此外,农业增产丰收对天气的依赖性还继续存在。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较低的生产回报率。
三、几点建议
1、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
加快土地流转,走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之路,是实现粮食增收、增产的有效途径。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的加大土地流转工作的引导力度,探索和制定相关鼓励扶持政策。继续规范、完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水平。
2、创新需求,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一是创新农业保险险种。农业保险是降低养殖风险一条有效、直接的路径。因此,要通过创新农业险种,加大保险力度,拓宽覆盖范围,进一步降低理赔操作难度,以适应养殖户的实际生产需求,有效降低养殖风险,真正发挥农业保险在畜牧业养殖上保驾护航的作用。二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使农民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提高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