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秸秆综合利用有力有序推进

来源: 时间:2015-11-06 点击数:

    11月4日上午,在盐都区楼王镇公兴村,带切碎装置的收割机在稻田里轰隆隆驶过,接着旋耕机来回旋耕,满田水稻就变成了一袋袋金灿灿的稻谷,切碎的秸秆被均匀地埋进土壤里。楼王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徐长洪告诉记者,该村共有耕地面积2215亩,全部实行联耕联种。目前,水稻已收割600亩,秸秆全量还田。

  秸秆机械化还田是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和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资源节约的重要举措。今年夏季,我市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605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89.3%,实现面积、质量双超历史,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当前正值我市水稻收割的关键时期,全市共有水稻面积578.5万亩,按照“斤粮斤草”测算,秸秆总量约达347万吨。各级各部门按照“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的原则,坚持“能还田就还田、不还田就离田”的基本思路,以机械化还田为重点,多措并举有效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争机械化还田240万亩、还田率达到42%,综合利用率达到92%。截至11月4日,全市已收获水稻232.6万亩,占40%,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80多万亩。

  记者从市农委联耕联种办公室了解到,今年,我市把推广联耕联种作为解决秸秆还田的长久之策和重要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实联耕联种面积305.93万亩,占规划面积的101.9%,落实示范点2909个。同时,充分利用农机补贴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大力推广8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铧式犁、犁旋一体机等配套还田机械,加强现有作业机械组织调度。全市已落实联合收割机1.59万台、大中型拖拉机及秸秆还田机2.85万台,保证了作业需求。

  在机械化还田的基础上,还将多途径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其中,以秸秆为主的肥料化利用,约占21%;4大生物质发电厂、秸秆锅炉等渠道消耗的燃料化利用,约占20%;主要进行草帘编织、外销的原料化利用,约占9%。

  建立完善的收贮体系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为解决秸秆收贮“最初一公里难题”,我市按照“镇有收储场、村有贮运站、组有存放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镇、村、组三级收贮网络,因地制宜发展“企业+村委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经纪人+农户”等灵活多样的收贮利用组织形式。全市已建成利用主体510个,预计年收贮利用秸秆达100万吨左右。

  围绕秸秆利用“肥料化、饲料化、垫料化、菌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目标,我市建立“政府推动、专业合作组织牵头、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综合服务体系,积极扶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相关配套产业,提高秸秆转化能力,提升秸秆利用率。目前,全市已建成秸秆育菇企业15个,年利用秸秆5万吨。全市共有23家养牛、羊、驴单位利用秸秆作饲料,其中,盐都绿悦生态公司养驴2000头,成为全省最大养驴企业,年消耗秸秆5000吨。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