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湖启动建设千亩人工鱼巢 鱼虾蟹有了庇护所
为配合高邮湖大银鱼湖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给湖区的土著鱼类提供安全的产卵区和孵化区,防止鱼卵因泄洪而受损,高宝邵伯湖渔管办在高邮湖启动人工鱼巢建设项目。项目共设人工鱼巢1600个(组),目前300组轮胎人工鱼巢已安装就绪。
300组轮胎人工鱼巢入湖
人工鱼巢主要是为产黏性卵的生物种类提供产卵的附着基,使卵受精后可以黏附其上,便于孵化,提高卵的成活率。
记者看到,首批300组轮胎人工鱼巢已安装完毕,每一组由4个轮胎组成,并用渔网连串起来;每一组人工鱼巢还系有一块泡沫浮标(可漂浮在湖面,方便查看)。
随后,渔民将300组轮胎人工鱼巢运到高邮湖大银鱼湖鲚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下简称核心区),把它们放到指定位置,并用钢管固定鱼巢的位置。
渔管办工作人员王华介绍,这次人工鱼巢项目共设有1600个(组)人工鱼巢,全部安放到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可覆盖1000亩的水域。
记者了解到,之所以把人工鱼巢设置在核心区,主要是经过调查发现,核心区是目前高邮湖中原生态保存较好的区域,这里沉水植物广泛分布,受人为干预较少、水域内无工业污染,且具备野生大银鱼、湖鲚索饵、生长和繁殖各项条件。
人工鱼巢为鱼筑人工产床
王华说,除了300组轮胎人工鱼巢外,还有1300个“水泥底座+钢架”人工鱼巢,虽然材料不相同,但特点都是一样的,“无毒、耐用、耐腐烂,而且造型有空间立体效果,接触面积大,便于鱼卵黏附。”
其实,在这次较大规模建设人工鱼巢前,渔管办曾在高邮湖小范围试验过,效果较好。
王华介绍,每年的3-7月,是高邮湖土著鱼类产卵的高峰期,“试验中我们调查发现,轮胎上都粘满了鱼卵。”
渔管办资环处负责人许飞介绍,他们在很多地方考察时发现,各地人工鱼巢都取得了很大成功。经测算,每年人工鱼巢形成的经济效益都为投入的20倍以上。
人工鱼巢还是鱼虾蟹庇护所
实际上,人工鱼巢不仅为鱼类产卵提供场所,而且还是鱼虾蟹的良好庇护所,成为它们取食和躲避敌害的地方。
王华说,试验调查发现,人工鱼巢周围成为鱼类的聚集区,而且,还有大量的青虾等在人工鱼巢栖息;在特定时候,很多螃蟹也会到这里避难。
“高邮湖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湖泊,它是过水性湖泊(淮河泄洪通道)。”王华说,“在上游泄洪时,高邮湖水位上升,当水超过一定程度后,水底的螃蟹就承受不了了,这时,人工鱼巢就成了螃蟹的‘救命稻草’,它们可以紧紧抓住人工鱼巢避难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