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溪“三力合一”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

来源: 时间:2015-11-25 点击数:

    虽然天气转凉,但横溪街道西岗社区七仙大福村的莲花大道上依旧人来人往,来这里休闲游玩的市民让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变得热闹非凡。漫步于村内传统作坊街、木榨博物馆、观音古寺、仙女灵湖,山水田园之趣让人流连忘返。近日,省文明网公布了第三届“江苏最美乡村”名单,作为全区唯一成功创建单位,西岗社区位列其中,这也是继横溪街道石塘村以第一名成绩荣获2013年第二届“江苏最美乡村”之后,该街道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获得的又一殊荣,横溪街道也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两届获得“江苏最美乡村”的街镇。
    “最美乡村”殊荣为何屡屡花落横溪?在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除了独特的自然山水资源外,通过政府引导,巧妙借助社会资本和调动村民的主动性打造“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是横溪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处处开花的秘诀。
    “亲力”搭好戏台,为村庄发展“量体裁衣”
    从南京市区出发,驱车向南,行至苏皖交界处,见青山怀抱中,静卧着白墙黛瓦、门楼翘首的一个小小村落,这就是被誉为南京“小九寨沟”的石塘村。村庄顺山势而建,从村头到村尾,户户道路通达,座座院落洁净、家家木格门窗。村庄之外,广袤山林、众多景点,只设置了旅游标识、安全防护设施,没有新增任何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街道尽量做到不砍一棵大树、不填一口水塘,让美丽乡村神形兼具。
    美丽的山水无法复制,但发展的理念可以推广。建设之初,横溪街道就确定了这样的理念:既要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又要强化和城市的差别。街道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等特点,彰显多样化、多元化的乡村改造思路,将田园原始风貌与村庄环境整治相融合,补足农村“短板”,为村庄发展“量体裁衣”。
    在规划过程中,街道采取以点带面,连线连片整治的方式,“亲力”搭好戏台,确保了村村有动作、处处有变化。除了石塘村、大福村等,横溪具有鲜明特色的村庄还有许多,不论是以手工加工乐器闻名的藤墅村,还是突出体育元素文化产业的横山村,或是彰显湖滨特色休闲旅游的徐家店……无一不焕发着勃勃生机。
    “借力”社会资本,撬动市场运作杠杆
    亭台楼阁千回转,瑶池碧波人忘还。作为新晋“江苏最美乡村”,西岗社区充分利用自身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农业产业等优势,让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成为吸引游客的两块“磁铁”。为了解决村庄建设中的资金问题,街道和社区借助社会资本,成功探索出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并依靠市场,将一个曾经的“空心村”,逐渐打造成横溪乃至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样板。“项目投入后如果得不到回报,就不能成功,更不会成为样板。”横溪街道负责人告诉笔者,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街道一直坚持政府主导和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共赢的模式,让每分钱都花得值、收得回。
    社会资本的注入,不仅为街道打造休闲旅游经济注入新鲜血液,也让农村经济发展迸发出更多活力。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从农民向创业者转变。茶农王允明告诉笔者,以前卖茶全靠亲友介绍,一亩地最多也就三四千元的收入,“自从参加了茶叶合作社后,每亩收入都超过了一万元,而且根本不用为销路发愁。”据了解,在将社会资本引入农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街道还积极引导村民成立茶叶、苗木等一系列专业合作社,把散落的人力、财力和资源集中起来,极大提升了村民收入水平。“只有让群众得到实惠,大家才会支持和理解美丽乡村建设,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这项浩大的工程中来。”
    形成发展“合力”,村民争当建设主角
    傍晚时分,石塘村村民程起祥还在忙个不停,在这个以他爱人的名字命名的农家乐土菜馆里,坐满了来自各地的游客。作为“全职掌柜”,程起祥不时跟顾客拉着家常,菜品口味怎么样?服务满意不满意?就连村里还有哪些配套需要完善都是他关心的重点。“不能只关注自己这个小餐馆,村庄环境和配套跟不上,也会影响我们的客源。”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横溪街道越来越多的村民意识到自己才是最终的获益人。渐渐的,乱倒垃圾的人少了,植树种花的人多了;外出打工的人少了,回乡创业的人多了。“以前村子里只看到老人和孩子,现在青壮年越来越多,村里人都觉得日子比以前更有奔头。”石塘村老村长王宜孝告诉笔者,现在村子不仅制定了《村民公约》,还成立多个义务卫生巡逻队,“有什么垃圾我们看到就清扫干净了,人心亮了,村子能不美吗?”
    村民增收不落一户,乡村经济从农家乐起步,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政府投入有回报,一个个村庄正在带动一大片区域……横溪“三力合一”的积极探索,正让美丽乡村处处绽放芬芳的花朵。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