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区“组合拳”提速农民增收
近日,在赣榆区黑林镇大树村扶贫产业园新引进的连云港华世塑业有限公司看到,火热的生产车间内,几十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忙碌着。园区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产销两旺,带动当地低收入户70余人就业。大树村低保户小孙高兴地告诉记者,是村里安排她来企业上班的,每月工资加上补助,能拿2000多元。“能在家门口企业上班领工资,这是俺先前想都没曾想过的事,内心很感激镇、村的照顾。”
赣榆区农村总人口90.34万人,其中劳动力41.45万人。2015年,赣榆区围绕六年倍增计划目标,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民强农政策,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提速农民增收打出“组合拳”,全区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1-9月份,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9元,同比增长10.1%。
精准扶贫攻坚。区委、区政府将帮扶工作纳入“三严三实”专题,全区28个经济薄弱村和33874贫困低收入人口一村一案、一户一策;28个经济薄弱村村村派驻“第一书记”和科技指导员。通过各级部门共同努力,帮扶累计投入资金8.98亿元,实施高效设施农业、标准化厂房等集中建设项目12个,发展种植、养殖类增收项目555个,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2244.7万元,带动片区农村低收入劳动力4200余人实现就地转移就业,确保年底如期脱贫。
城镇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得到较好发展,截至9月底,在统房地产项目完成开发投资17亿元,同比增长9%;城乡登记失业率为1.89%;新增就业9101人,新增失业人员再就业1599人,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96人。同时,中小企业吸纳本地就业能力迅速加强,一些“外漂”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或就地就业,促使工业和服务业收入增幅加快。1-9月份,工业税收同比增长44.88%,11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20%。当地新型经营主体用工工资相应提高,从而促进了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农村劳动力既实现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就业,又实现打工种地双重创收。
盘活优势资源。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实行规模经营。区域农业、水利、滩涂、旅游等资源优势得到合理开发和挖掘,资源优势项目转化为经济优势项目。目前,全区实现土地整村流转的村已达13个,流转土地面积2万余亩,涉及农户5000余户,每亩土地流转价格均在800元以上,并且实现逐年递增。突出项目资金整合,重点扶持优质稻米、经济林果、特色蔬菜等主导产业,打造西北部7万亩的赣榆特色水果产业园,目前,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已形成了猕猴桃、蓝莓、大樱桃等10余种特色水果主导产业园和种苗研发中心、冷链物流加工中心,亩均可实现收入万元以上,带动千余人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700余人。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形成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出“合作社+农户”“联合社+合作社+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场+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通过项目分红等方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减少风险。
截至目前,今年全区新增龙头企业4家,家庭农场15家,科技小农场15家,新发展合作社72家,已拥有龙头企业114家,家庭农场110家,科技小农场45家,各类合作社1200余家,发展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面积7万亩,带动农户21.34万人增收。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