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百姓眼中的“三农发展”
近年来,太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改革创新、科学谋划、统筹创设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2010年起太仓连续5年获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奖,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太仓实际的农村改革发展新路子。全市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村环境变美、村集体实力增强、农民腰包变鼓……近年来,太仓快速推进的“三农工作”,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
现代农业发展领跑全国 综合得分蝉联全国第一
【百姓感受】昨天6点刚过,万丰村海丰农场管理人员陆兴泉早早来到烘干中心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尽管今年天气不好,老是下雨,但对我们农场的影响不大。加上最近几天迎来了难得的晴好天气,村里正组织人员、机械全力抢收,目前已经完成了整个秋收进度的90%。”老陆说,10月底,他们农场投资360万元的烘干中心建成启用,在今年的秋收中派上了大用场,不仅可以承担农场3500多亩水稻的烘干任务,还为新湖等周边地区的大农户提供了粮食烘干服务。
原来,一个年富力强的壮劳力一天能晒1000~2000斤粮食就不错了。现在,烘干中心的10台低温烘干机只需5个工作人员轮班,24小时可以烘干120吨粮食,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育秧有工厂化育秧中心、插秧有插秧机代劳,植保有专门的打药机械、收割用上了联合收割机,粮食晾晒由新建的烘干中心代替了……作为一名多年种田的“老法师”,老陆感慨地说,现在种田的每个环节,全部用上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老百姓种田真是越来越轻松了。
像老陆这样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的“种田老法师”还有很多。近日,市民张美勤在参观太仓现代农业园区时,就连连称好。现代农业展示馆、花卉园艺馆、生态湿地馆、采摘体验园……他认为,作为太仓现代农业发展的集中展示窗口,现代农业园区里一个个场馆,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
【数字解读】近年来,太仓市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创出了“园区化、合作化、产业化、农场化”的农业“四化经营”新模式,加快推进“1+7”市、镇两个层次的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现代水稻产业园、双凤镇现代渔业产业园、璜泾镇现代农业园被认定为首批苏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太仓现代农业园获评“国家标准化休闲农庄”。在全国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监测评价中,太仓市综合得分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第一,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水稻育秧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太仓工厂化育秧技术获得7项国家专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扎实开展,在全国首创定向委培模式,被农业部列为“十大培训模式”之一。
强村富民扎实推进 村集体收入10年增7倍
【百姓感受】抢收抢种、晒粮卖粮……最近几天,浮桥镇三市村友其家庭农场“掌柜”张友其尤为忙碌,趁着最近几天难得的晴好天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秋收秋种中。
“2013年秋熟杂交水稻‘甬优8号’采用机插秧技术,加上科学的管理,亩产达700公斤,常规水稻采用直播和机插秧,平均亩产630公斤,2014年承包145亩农田,全年总产值34.6万元,总净收入12.9万元、亩净收入891元,尽管受天气的影响,但今年水稻的收成依然不错。”老张说,这几年收入逐年提高。一年下来,农户种田的收入起码有七八万元,比在企业上班强多了。去年,农场申报了省级家庭农场项目,得到了9万元资金扶持。今年,友其农场还被评为苏州市示范家庭农场,这更激励了他的干劲。
如果第一个注册成立家庭农场的张友其近年来种田发家致富是太仓促进农民增收的样本,那么东林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的标杆。
成立东林合作农场,种植富硒米,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建设金仓湖保鲜米加工厂,对农场种植的优质、品牌大米进行深加工;建成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厂,对自己养殖的优质猪、羊等畜产品进行深加工;建设4万吨饲料加工厂;成立金仓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运行“牵羊人”羊肉制品、“金仓湖富硒米”、“金仓湖生态保鲜大米”等一系列品牌……东林村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东林村依托村办合作农场,先后搭建了6大农业发展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全村农业实现产值超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2~3亿元。
【数字解读】近年来,太仓积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村级稳定性收入从2005年的8563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6.33亿元,村均达到673万元,有50%以上的村达到500万元。2014年村集体经营合作农场的收入占村级稳定性收入的比重为15%。积极采取产业富民、投资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开发式扶持富民等“八项措施”,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强农民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8401元增加到2014年的23590元,年平均增长10%以上。
农村环境大幅提升
投入数亿元打造美丽乡村
【百姓感受】 房前屋后的道路已经改造成为宽阔的硬化路面;住宅前的河道已完成疏浚,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岳星村村民陆传宝所住的自然村最近两年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他对现在的居住环境非常满意。
马路拓宽了,老百姓出入非常方便;河道疏浚了,还经常有人来保洁,河水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臭了;现在不仅可以用来浇地,自己还在河里养了鱼……老陆说,当时自己和左邻右舍的人都认为,农村环境整治只是把沿路房子刷刷白,在路边种点树,做做“表面文章”,没有想到政府动了真格,花了大力气,彻底改变了村里人宅前屋后的环境。大家都说,政府给老百姓办了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说起太仓这几年深入开展的“美丽村庄”建设,在三家市古村落开烟酒杂货店的村民黄叶萍赞不绝口。原来,这几年三市村在全面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更加强对老村的保护和开发,让三家市古村旧貌换新颜,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观光。这不仅大大改善了黄叶萍家的居住环境,更直接带动了烟酒店的生意。现在,她的小店,每天的营业收入有上千元,逢年过节的时候,外面来的人多了,她的生意自然更好!
【数字解读】近年来,太仓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建设力度,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改善。2012年~2014年期间,全市积极实施美丽城乡建设行动和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以创建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及沿路沿线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对全市847个自然村庄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村庄整治总投资49086.39万元;11个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投入11545万元。对26个农民集中居住区进行提档升级,总投入23993万元。并对全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建成两个省级水美乡镇、13个省级水美村庄,全市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