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是这样的!高学历、懂技术、会经营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这些问题一度引发社会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关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宿迁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2月8日,宿迁正式成立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中心。当天,来自全市的186名高学历青年人才在该中心参加了务农创业培训班。农民的内涵,向全新的职业化转变。
高学历的农民
近年来,宿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但在田间劳作的大多还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不愿务农,归根结底还是农业的吸引力不足。如何让农村留得住年轻人,又让他们有“面子”?与传统农民相对应的,是新型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是具有新理念、新技能的新型农民。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以农业为职业的新型人才,并由他们带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市委农工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其实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可能是相当体面的职业。”
“新型职业农民,对!”培训课上,学员林子虎提到这个词时,语气坚定。林子虎是一名85后,毕业后当了几年白领,去年秋天,回家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
“别以为职业农民就是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换了个称呼,我们班研究生都有好几个。”林子虎说,在他们班,像他这样念过大学的,比比皆是。
据了解,这个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学员年龄在18到40岁之间。30岁及以下的年轻农民占总数的一半还多。这186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江苏师范大学、宿迁学院等高校的大专或本科毕业生,还有两三个学员是硕士研究生。
考试合格才能当农民
记者在培训班上看到,每个学员桌前都放了厚厚一层专业书,所涉领域广,内容极为丰富。授课老师有省里来的专家、教授,也有业内的骨干和成功人士,理论结合实践,学员听得认真,不时举手发问。
“这15天里,学员将通过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分组讨论、典型案例和观摩实习等课程后,参加最终资格认定的考试。”市委农工办相关负责人说,职业农民的培训,除了要坐在课堂里接受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还要接受专家、教授授课,在一定时间内学够足够学时,并通过最终毕业考试,才能获得培训合格证书,返还学员2000元资助金。
发放资助券鼓励人才当农民
“上学”还能“报销”?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份,我市出台最新政策,全面实施“青年人才务农创业资助券”制度,鼓励青年人才争当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全市农业化现代建设进程。资助券的种类主要有培训券、见习券、贷款贴息券、农险补贴券和宣传补贴券等5类。其中,培训券面值为2000元。
“这是第一期,接下来根据申请情况,随时可开办二期、三期……”市委农工办负责人表示,政策的鼓励、资金的扶持、服务的跟进,让宿迁现代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
说起自己的新身份,林子虎说,祖辈留下来的生产方式,逐渐会被新技术和新思想淘汰,“我打算有一定经济基础后,扩大苗木养殖规模,走‘精品+新品’苗木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