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三举措”建设新农村让苏北水乡水变甜
灌南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沿海,怀拥灌河、头枕黄海。水是灌南之“魂”:17条大河纵横县境,河网密布,可谓“苏北水乡”;水却也是灌南之“困”:这17条穿境大河最终汇入灌河入黄海,大多数河道成为上游地区的排污通道,水质堪忧,不仅威胁着全县8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也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
近年来,灌南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手笔做好“水”文章,连续实施区域供水、河道疏浚、防渗渠建设等民生工程,让困扰多年的“水”变得好喝、好看又好用,成为名副其实的“苏北水乡”。
一、区域供水让80万群众喝上放心水
翻看灌南供水历史,这个“苏北水乡”竟然长年靠地下水支撑。由于长年开采,地下水位正以平均每年2.8米的速度下降,早已超出地下水用水“红线”。
2010年5月,灌南第一座地表水厂建成,取水北六塘河。然而,该水厂仅仅能满足大半个城区用水,而且受到上游面源污染及夏、秋季上游行洪排污影响,北六塘河每年都会遭遇两三次水质污染,污染期仍需启用地下水供水。
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灌南专门成立水务集团,投入8亿多元重构供水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2012年以来,我们启动建设硕项湖城市饮用水备用地,通过13公里的输水管线,抽引北六塘河非污染期清水进入生态湿地,净化后进入湖区,水质常年维持在三类以上标准。以硕项湖为水源,我们建设日供水20万吨的硕项湖水厂,又以通榆河为水源,在田楼镇建设日供水量6万吨、远景规划12万吨的田楼水厂。”灌南县水务集团董事长梁顺新告诉记者,两个水厂全部配备预处理、常规处理和国内领先的深度处理技术。
12月9日上午,记者在硕项湖水厂建设工地看到,工人正冒着小雨紧张施工。据梁顺新介绍,目前厂房主体土建工程全部竣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与附属工程施工,预计下月底便可试供水。田楼水厂也在加紧施工,明年初便可竣工。届时,两个水厂间预留接口进行对接,互为备用,确保全县80万人口全部喝上放心水。
二、河道疏浚让“苏北水乡”绽放光彩
初冬,走进灌南县李集乡二圩村,沟新塘亮、土净水碧、沟河贯通,一幅怡人的新气象。七组83岁的村民王洪增正在塘边钓鱼。看着清澈的河塘,他感叹道:“现在的二圩村,比公园都好看。”
为了消除污染、贯通水系,展现“苏北水乡”风采,灌南以加强河道疏浚工程为抓手,针对乡镇不同的水资源禀赋、水生态特点、水文化底蕴和水景观特色,创建“水美乡村”,全面改善农村水环境。
对一个欠发达县而言,资金筹措是一个难题。灌南在用好上级专项资金补助的同时,探索政府投入引导、市场化筹资和农民投劳折资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5年来,全县共完成投资7044.78万元,疏浚土方1711.95万立方米,其中疏浚县乡河道90条347公里,完成土方893.53万立方米,疏浚村庄河塘1142条(座),土方818.42万立方米。
林水相依、水岸辉映的秀美风光,已经成为灌南农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李集乡二圩村、三口镇成湾村、新集镇大元村、孟兴庄镇严垛村等9个村被评选为江苏省首批“水美乡村”。
三、建好水利让农田灌溉节水省钱
近日,灌南县堆沟港镇东南村村民王贵成家的10多亩水稻喜获丰收。“种粮国家有补贴,为我们省了不少种子钱。县水利局又为我们村新建了防渗渠,光灌溉一项就为我们家节省了200多块钱!”王贵成喜滋滋地说。
东南村党支部书记陆玉田告诉记者,过去村里都是土渠灌溉,渠道断面大、口径宽、线路长,灌溉速度慢、时间长,而且渗漏、跑水严重,既浪费了水资源,也无形中加重了村民的种粮成本。
灌南县水利部门首先找准“病”根:由于政出多门,规划不统一,管理不集中,导致沟渠建筑物不配套,灌排设施几乎成了摆设,旱时灌不上,涝时排出难。随后,该县对症下“药”,邀请省市专家制订《江苏省灌南县农田水利发展规划》(2014-2020),整合县发改委、财政、国土、农开、水利等部门涉农项目,科学规划,举全县之力发展水利建设。
如今,与王贵成一样,灌南县北陈集、堆沟港、田楼等3个乡镇16个行政村都用上了整齐划一的水泥防渗渠。“我们将严格按照《江苏省灌南县农田水利规划》开展水利建设,规划实施后,我县的灌溉保证率将达到8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将提高到0.6,全县可新增灌溉面积17.4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4万亩。”灌南县水利局局长张立贤说。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