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依法“立规”管好村里那些事

来源: 时间:2015-12-17 点击数:

    近日,总投资2500万元的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在东联村开建。对于一个行政村来说,如此大的投入,能否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把钱用在实处,上级很关心,社会很关注。但村党委书记沈雪平却很淡定,因为村里已经制定了完善的工作程序和规范的工作制度,就算再大的项目,也在依法依规的框架内运行。
    东联村是汾湖高新区的经济强村,依托当地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东联村大力发展物业经济,已建有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村级资产超7000万元,村级经济收入达1300万元。
    东联村虽然是村,但资金使用上常有大手笔。为此,村里建起了包括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凡是村内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村民委员会集中讨论。同时,村里还组建财务管理小组,规定300元以上的支出必须转账,重大项目支出经审计完成后还要交由财务管理小组签字。而作为村党委书记的沈雪平,不经手一分钱,全程透明化运行。
    “凡事按照‘村规民约’办,村干部执行力更强,百姓也更加满意。”沈雪平说,东联村能从曾经的一个经济薄弱村走到今天,并不是因为天时、地利和人和,而是依托了吴江全面实施的“三规范”,真正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了基层治理的法治化。
    2008年,吴江围绕“村里各类组织工作职责、村级工作运行程序、规范村干部工作职责”三项内容,在所有行政村推行“三规范”。今年5月,吴江又与时俱进,完善了“三规范”内涵,并把“三规范”延伸到基层治理的另一重要阵地——社区,同步出台《吴江区规范行政村组织职责、工作运行程序和工作制度的实施办法》和《吴江区规范社区组织职责、工作运行程序和工作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严格落实村级工作“三规范”,探索社区工作“三规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三规范”体系。
    依法治村、按章办事、以纪管人,在吴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铭看来,“三规范”作为吴江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法治型党组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不仅是推进吴江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一大特色,更是贯彻落实苏州提出的“建设法治型党组织”的真正落地。
    围绕基层党组织如何建设、村级带头人能力如何提升等关键问题,吴江今年还专门制定实施了“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尤其对农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实施重点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规范”并不是“管死”,用“规矩”助推基层发展
    如今,“三规范”服务手册已全面进驻吴江各村、社区。记者看到,两册《“三规范”实施办法》都分为规范组织职责、规范工作运行程序、规范工作制度三大板块。同时,还分别确定了村、社区常用的八项工作规范流程,包括申请宅基地、经济适用房审批、村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办理、申请就业困难人员审批、申请低保、低保边缘审批,民生保险理赔办理、申请《残疾人证》审批等,对村、社区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规范化操作程序。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村、社区的基础设施都已到位。但一站式服务大厅如何运转、办事流程如何,各地差异很大。”吴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沈震松说,普通群众评判基层党组织工作好坏的首要标准就是公平,是否按“规矩”办。“三规范”的推行,不仅有助于基层干部更好履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更有利于干部相互监督和接受群众监督,更好的爱护、保护基层干部。
    沈震松说,“三规范”的推行并不是要把基层管死。事实证明,“三规范”执行得好的地方,村级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富民利民惠民同样出色。
    震泽镇龙降桥村把“三规范”演化为“党群议事会”。“现在,村里的大事小事不是村书记说了算。每年召开四次的议事会,由老党员、群众、企业代表等32人共同参加,大家会上议一议、论一论,可以尽量避免走弯路,确保村级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村党委书记沈卫东说,议事会还常常变成创意会——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园区、引进和扶持一批好企业、运筹村级经营性资产……随着一个个金点子的提出,今年龙降桥村村级经济收入将超600万元,同比增长近20%。
    吴江开发区叶泽湖花苑社区是一个农民动迁安置社区。动迁安置后,农民变成城市居民,在生产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很多不适应;社区管理范围不断扩大,难度增加,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加大,不仅给社区工作带来新挑战,居民也没有归属感。
    为此,社区出台了《“十分惠民”服务项目清单》,整理了8大类、42项服务,明确服务的内容和标准,规范窗口办事程序,提高了为群众服务的效率。同时,将自上而下的政府公共服务、福利服务全部整合,下沉到居民家门口,确保社会公共服务及时到位。“依托党建网格化管理,规范组织制度和运行程序,进一步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使广大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服务的踊跃参与者、积极推动者和最大受益者,增强百姓幸福感。”叶泽湖花苑社区党委书记吴建国说。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