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植保社会化服务改革取得成效

来源: 时间:2015-12-24 点击数:

    姜堰区始终坚持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为宗旨,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控制农药减量使用,提高防治效果,保障农产品安全为目标,以加强领导、整合项目资源,加大投入为保障,以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为突破口,大力扶持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服务组织,不断拓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努力提升病虫防治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又好又快发展。
    一、发展概况
    全区现有植保(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90个(全部工商注册)。拥有植保机械3096台(套),其中自走式喷雾机21台,植保无人机8架。2015年新增专业化服务组织6个,新增弥雾机46台、担架式38台(套)、自走式15台。在兴泰、沈高、娄庄、淤溪,张甸梅垛建立了5个植保社会化服务示范区。
    二、主要特点
    1、服务载体有生机。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典型示范,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发展专业化服务,形成了由农技人员、农村能人、农资经销商、种田大户及村组干部等牵头创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抗市场风险加大,发展充满生机活力。
    2、服务质量有保障。随着服务程序进一步规范,制度进一步完善,培训监管进一步到位,考核奖罚进一步落实,今年共组织全区植保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集中观摩、培训10次,各服务组织在开展植保服务前都及时与农户、机手签订服务合同,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做到了奖罚分明;农业部门及时有效地参与防效跟踪,确保了服务质量。
    3、服务规模有突破。今年该区承接省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全承包服务面积1万亩,通过项目辐射,带动了更多的服务组织开展病虫防治全程承包服务和农业综合服务,全区统防统治覆盖率和防控水平全面提升。全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58.8%,万亩丰产工程示范片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覆盖率100%。
    三、改革创新农企合作模式
    今年该区精心构筑植保技术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组织、农药及药械企业“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市场化运作。作物解决方案制定和实施由植保部门把关,融入绿色防控、减量用药等理念和技术,科学规范用药;合作的农药及药械企业必须具备相当的实力和规模,有较多质量过硬、农户认可的优质产品。农企紧密合作,开展植保直通式服务,实现农药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缝对接,今年示范区农药施用量减少15%;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取得了1+1>2的效应。
    为探索全新的植保服务模式,该区今年农企合作共开展2个方面服务模式的尝试:全程服务型,由姜堰汉土植保专业合作社与区植保和克胜集团合作,面积6800亩。由植保技术部门为合作社或种田大户统一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并对实施过程全程管控。合作企业克胜集团负责提供方案所需的药剂,租借新型喷洒药械,并参与全程应用技术指导。汉土植保专业合作社负责全程施药,实现了统一方案、统一组织、统一供药、统一施药、统一调查的集约化作业、精准化施药。该农企合作项目的实施,加大高效施药机械更新力度,提高农药利用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也解决规模农业用工难、成本高的难题。为该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创造了一个新的植保服务模式;农药控减增产型,采用拜耳“更多水稻”套装组合包,示范面积3100亩。示范区平均防治次数比非项目防区减少2-3次,平均亩用药量降低15%以上,取得了“作物增产、节本增效、农药减量、环境友好”的四大效果。农企合作共建立兴泰、娄庄、张甸、白米、桥头、大伦等6个专业化服务示范基地,总面积16950亩。
    四、相关建议
    1、加强组织管理,标准从业行为。进一步完善以防效为主的评价标准和奖惩机制,加强对现有的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管理和指导,逐步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标准化程度。
    2、增强技能培训,提高植保服务技能。大力开展科学安全用药、病虫机防化等专业化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植保服务组织的技能,特别是在突发状况下的应急防治能力。
    3、积极扶持引导,培植多元服务市场。广泛宣传展示农企合作成功的减量、节本、增效示范案例,大力推广示范,鼓励引导有规模的专业化服务组织与有实力的农药企业合作,推广农企合作模式,引导扶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创建专业化统防统治多元化发展格局。
    4、增大政府投入,突出公益性植保。积极申请项目资金支持,探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性植保服务组织承担植保公益性服务,试点开展与集中育供秧、粮食烘干、农机场库等专项组合配套服务,促进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为农综合服务集成化水平。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