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前黄借力“一体化”实现跨越赶超

来源: 时间:2015-12-25 点击数:

    “十二五”的这5年,作为南部重镇的前黄,借力“一体化”的东风,持续发力赶超,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规模、发展速度、民生指数一路向上,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大格局带动大发展
    2011年,是前黄命运发展的一个历史节点。
    这一年,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前黄镇和武进国家高新区实施规划管理一体化,一幅崭新而宏伟的发展蓝图呈现在前黄人民眼前。
    对此,前黄镇抢抓机遇,积极谋划,实施武宜南路、南湖路等五纵五横路网框架建设,为当好武进国家高新区的“副园区”做好串联沟通纽带;对太滆运河、沪宁高速南部二通道及城际铁路的绿化和开敞空间进行全面规划整合,形成整个前黄片区的生态廊道;立足前黄工业区和寨桥工业区现有产业基础,切实发挥好高新区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作用,加快园区整合,逐步壮大产业优势。
    过去规模小、盘子散、能耗大的工业发展格局被扭转,前黄走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转型发展之路。“十二五”期间,吸引了云通不锈钢焊接管、鑫和泰货车车厢等一批重点项目纷纷落巢,并相继竣工投产。
    今年3月,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该镇携手江苏九洲投资集团打造九洲创投园,作为招商平台、孵化科研平台、投融资平台等,吸引“高新绿”初创企业入驻。
    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
    稻花香里说丰年
    长久以来,前黄一直担当着常武“粮仓”的使命,粮食产量稳居全市前茅,粮食品质更是声名远播。
    “十二五”期间,前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在已有机械化农业的基础上,坚持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思路清晰,脚步扎实,释放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力,涌现出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了打响前黄大米品牌,政府积极转变角色,帮忙吆喝推广,帮助种田大户申请注册商标,打造名米品牌。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宽销路,将目光投向了网络销售。通过政府扶持,鼓励一批有能力的合作社打造线上交易平台。不久的将来,人们在家动动手指便能买到带着稻香的前黄新米。
    “不负自然馈赠,不负农事辛劳。”这是“十二五”期间前黄农业发展坚守的信念。2014年,前黄土地上孕育出的“武香粳19号”,在首届江苏好品种评选活动——粳稻优质米品尝评比中荣获金奖。
    宜居宜行美如画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即便是冬季,行走在前黄,也能给人带来一份诗情画意。
    过去5年,前黄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为群众规划好、建设好、美化好健康生活的幸福家园。
    一系列民生工程密集上马,涉及教育、医疗、住房、收入、社保等各个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时,着力保障最基本民生,不断扩大普惠性民生,积极发展高水平民生,坚持科学性、均衡性、系统性、整体性,既精准发力,又普惠共享。
    “十二五”时期,是前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的时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如今的前黄,寨桥社区健身广场上,敞亮的文化舞台成了文化新坐标;运村尧塘浜边,环境优美、设施健全的健身公园闪亮登场;镇中心位置,4000平方米现代化文体中心备受青睐。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