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狠抓“三个加快”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
2015年,溧阳市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两大重点,狠抓“三个加快”,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加快深化综合改革。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土地复垦整理工程为契机,稳妥探索农村“双置换”改革,实现“三集中”成效。落实好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积极鼓励农村土地向规模优势经营集中,促进规范有序流转。二是深化“三大合作”改革,广泛开展“五好”示范社、“三好三强”示范社等创建活动。三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不放松。实施新一轮“强基工程”,加大“双强”型村干部培养力度。积极探索溧城镇社区优化调整,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三年内每年提高5000元。
二、加快调优产业结构。一是高处谋划,连片布局,实现梯度式发展。不断细化“提升南山,开发北山,中部联动”总体思路,循序渐进、连片布局、梯度发展。跳出农业抓农业,做好“接二连三”,着力经营南山及环天目湖休闲农业圈、北山高效林果苗木圈、中部特种水产圈、城郊设施农业圈等“四圈三区二园一重点”。二是做大规模,强化合作,实现产业化经营。加大力度培育、扶持、壮大一批高水平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规模经营主体、生产加工基地、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等,并在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上实现突破。三是优化技术,科学支撑,实现高产高效。深化农技推广“三级示范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农村致富工程和送科技下乡活动,提高科技带动作用,拓展农机化推广、应用、服务领域,整体推进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四是提升档次,挖掘内涵,打造名品精品。做响“天目湖”品牌,做强65个专业村和107个专业园这两个“专品”,做实高效水产业、园艺业、畜牧业这三个“精品”和天目湖白茶、溧阳白芹两大特色农产品。继续强化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同时,组织实施好天目湖农业生态园二期、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升、联创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神女湖至塘马水库道路及花卉苗木产业带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
三、加快富民强村步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实现产业带动富民;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建安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增收主渠道,实现就业、创业富民;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和农村保障工程,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实现帮扶增收、保障增收。鼓励支持村集体通过资源开发、土地整理和置换、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规模经营、参与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引进招商项目等多种形式,发展物业型、资产型、合作型集体经济,增加集体资源性、资产性、服务性收入。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力度,制订专门办法,分类排出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时间表,奖优罚劣,建立全市行政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考核机制,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50个。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