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举办“三农印记”展
历时23年,搜集资料整理《三农印记》,并成立“三农印记”展览馆,兴化市原海河乡经营助理、农经站站长杨祖荣一直没有停息,最近他正忙着给各地参观者介绍他收藏的各类“宝贝”资料。
走进位于兴化市钓鱼镇八尺沟村村委会内的“三农印记”展览馆,墙壁上、长条桌上陈列的多是文选、报纸、图片、票券、簿、册、账表,累计1600余件。展览内容分为“农村发展历程”、“重大政治运动”、“农业农村改革”、“农村经营管理”四个部分,其中农村发展历程包括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村人民公社、新型乡村体制,重大政治运动包括大跃进、“四清”与社教、农业学大寨,农业农村改革包括联产承包、粮食购销制度发展、税费改革,农村经营管理包括经管组织、农经体制改革、财务管理、粮食管理、计划管理、劳动管理、收益分配等。
杨祖荣1936年出生,上世纪50年代起,先后担任合作社会计、人民公社会计辅导员、乡经管办主任、农经站长等职。工作40多年,他一直没离开过农经工作,走过了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运动和联产承包的合作经济生产关系调整的全过程。经历了体制上的“一大二公”、经济上的“一平二调”、政治上的“一批二斗”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只要实事求是了,‘三农’就顺利健康发展,农民就受益,反之,就遭受挫折,农民就吃苦受难。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实践者、经历者和见证者,我有责任把各个时期的史料搜集起来,综合呈现新中国成立后‘三农’工作政策举措和变革发展的历程。这不仅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也希望对后人有所启迪。”杨祖荣说,1980年,他便开始收集相关史料,至2013年汇编成《三农印记》。今年6月,他又对自己收集的史料进行整理,并建成史料展馆。
目前,该展馆已被兴化市委农工办列为该市农经干部教育基地。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