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高效生态渔业乘上“创新快车”

来源: 时间:2016-01-06 点击数:

    经过多年攻关,连云港市生态渔业与高效渔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突破,尤其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等方面的引进、研究和技术集成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据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薛学坤介绍,金乌贼育苗首次在省内获得成功、泥鳅生态养殖技术研发与集成技术攻关取得成功、坛紫菜“南菜北移”获得成功等,对连云港渔业乃至全省、全国渔业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为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品种(系)储备,以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为代表的渔业科技单位,在优良新品种(系)引进、选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市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陈百尧介绍,连云港在鱼类、甲壳动物、藻类等方面相继引进了多个新品种,逐步推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市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所还开展了条斑紫菜良种选育、金乌贼等经济水生动植物品系选育、繁育的研究。“特别是与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合作进行了金乌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完成了从金乌贼亲体运输、产卵、孵化、幼体培育完整育苗过程,金乌贼育苗首次在省内获得成功,填补了省内空白,为下一步金乌贼的产业化发展和人工增殖放流突破了苗种瓶颈。”陈百尧介绍。

  科技兴渔是连云港渔业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连云港市先后研究成功并示范推广养殖新技术13项,获批国家专利5项。其中,“基于生物防控技术的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与应用”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目前,该技术已在东辛农场、徐圩等周边地区示范应用超4万亩,连云港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的80%区域应用此项成果,全省累计应用面积超过10万亩、新增产值3亿多元。为了进一步提升泥鳅特色产业发展,解决本地传统泥鳅养殖成本高的问题,市海洋与渔业部门还组织开展了泥鳅生态养殖技术研发与集成技术攻关,并获得成功。薛学坤介绍,该项技术大大降低了泥鳅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为了引进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的台湾泥鳅,市海洋与渔业部门还组织开展了该品种的育苗技术研究,有效降低了50%的养殖成本。

  在新材料应用方面,连云港采用复合材料玻璃钢杆代替毛竹插杆,提升了紫菜养殖经济、社会效益。2010年至今,我市累计更替使用玻璃钢杆20多万根,占全市紫菜养殖面积的50%以上。在紫菜养殖模式上,我市也进行了创新,开展了坛紫菜与条斑紫菜轮作模式的示范与推广。2015年,连云港市大规模开展坛紫菜栽培,平均亩产达1200斤,亩产值3000元。薛学坤表示,“南菜北移取得成功,将对我国紫菜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