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帮困难人群撑起 关爱伞 使农村群众腰包 鼓起来

来源: 时间:2016-01-15 点击数:

    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事关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政府在这上面的一切努力,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11年,太仓市率先实现低保标准城乡并轨,低保标准从2010年每人每月城镇450元、农村370元提升到现在的750元;实施“自然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老百姓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得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和自然灾害房屋保险保障;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尊老金,为84周岁以上老人及年满60周岁且有特殊困难的老人提供免费居家养老服务;建成了9家老年护理院,全市养老床位数从2010年的每千名老人26张增加到40张;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点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80家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和84家助餐点;2013年起实施全民普惠的基本殡葬服务费免除政策;对困难老人的救助力度逐步加大,“三无”、“五保”对象的供养金逐年增加等等。
    “十三五”期间,我市应不断完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逐步提高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优抚群体基本生活水平,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脱贫解困,落实兜底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努力做到持居住证流动人口“救急难”服务全覆盖,社会救助制度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全覆盖,让困难群众更加充分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爱。同时,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助学、住房和法律援助等救助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引导和动员慈善组织、志愿者、企业等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和服务工作,探索建立民间慈善援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机制和平台。
    促进农民增收
    使农村群众腰包 鼓起来
    近年来太仓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8401元增加到2015年的25735元,年平均增长10%左右,但与全市农民的期待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市大力实施“民生共享”战略、加快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发展中,我市应进一步从“产业富民、投资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开发式扶持富民”等“八项措施”着手,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强农民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具体地讲,太仓应在推进“三产融合”的过程中,继续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加大合作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不断增加其收入;应结合“一村两楼宇”、村级物业项目建设等,进一步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应加大投入,进一步引导各村(社区)放大自身特色,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应进一步深化土地确权、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改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农民,让他们有更多“获得感”。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