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湿地 共建绿色家园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
湿地是重要的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的战略资源。湿地滋养和哺育着人类社会,使人类发展壮大、生生不息。湿地在调节水文、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气候、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世界各地都会举行活动来宣传和保护湿地。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的生计”。这一主题充分说明湿地对人类未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湿地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
无锡宜兴市湿地资源丰富,全市湿地总面积541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6.54%。宜兴市湿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环太湖湖滨和西北部湖沼平原,以湖泊湿地(如太湖、滆湖、三氿、阳山荡、马公荡、荷花湾)、河流湿地(入太湖主要河流)、水产养殖场(鱼塘)和水稻田为主。南部低山丘陵仅有少量以库塘(云湖)为代表的人工湿地。
做好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共建绿色家园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近几年来,宜兴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一是大力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自2008年以来,宜兴市已累计开展14项省级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总投入2.17亿元以上,有效修复湿地面积约2.5万亩。通过湿地修复,宜兴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功能显著的湿地群,其中,吸收氮磷、净化水质、防止土壤侵蚀,以发挥生态功能为主的有太湖、滆湖湖滨湿地,入太湖河流湿地。有生态功能又有较高观赏性的湿地如团氿、东氿湿地、阳山荡湿地、荷花湾湿地和马公荡等湿地,有生态功能又保障全市饮水安全的有云湖等湿地。
二是多元化湿地保护模式。积极创建湿地公园,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保护、宣教、科研和生态旅游等活动。2013年,宜兴市第一家省级湿地公园“江苏宜兴云湖省级湿地公园”通过专家论证,目前,该省级湿地公园正在建设当中。其它地方湿地公园如竺山湖湿地公园、宜园城市湿地公园等均已初成规模,为城乡居民带来了生态福利和无限喜悦。
同时,宜兴市积极创建湿地保护小区,湿地保护小区是湿地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宜兴市积极创建7个湿地保护小区,有效保护湿地约23万亩,至十二五末,宜兴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7.5%。
三是开展湿地植物的冬季收割与资源化利用。对湿地植物的冬季收割与资源化利用是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宜兴市从2013年开始,启动了冬季太湖、滆湖芦苇收割与管护,春季芦笋禁挖、禁售工作,每年收割芦苇约7300亩,清除芦苇约8000吨,很好地巩固了芦苇湿地,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湿地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是一项投入量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达成共识,形成合力。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宜兴市湿地建设和保护的重要时期,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发展好我们宜兴湿地,充分发挥出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生态文明体系的构筑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挺拔的芦苇、美丽的荷花、婉转的菖蒲、多彩的美人蕉、婆娑的垂柳尽情绽放湿地之美,勤劳的宜兴人民正在慢慢地熟悉湿地、融入湿地、热爱湿地。湿地之美在宜兴的大地上悄然绽放,在宜兴人民的心头悄然绽放。让我们大家一起保护生态湿地,共建绿色家园。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