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跨越 新提升 新突破 -----2015年太仓现代农业发展报告

来源: 时间:2016-02-05 点击数:

    2015年,太仓市现代农业工作紧紧围绕新常态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总目标,积极探索以先进科技为支撑、现代农业园区为承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途径,“四个十万亩”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落地,“1+7+X”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4+1”产业健康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定向委培”模式入选农业部“全国十大培训模式”候选名录;市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国家标准化休闲农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独溇小海生态农业产业园获批第二批苏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太仓市荣膺“全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优秀城市”,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
    综合产能建设实现新跨越
    年终岁尾,正是传统的农闲时节,城厢镇永丰村却抓紧时机,补起了粮食生产“短板”——建设粮囤和工厂化育秧棚。
    去年,永丰村粮食烘干中心建成投运,在持续降雨的秋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粮食的储存空间不足。该村相关负责人说,村里决定新建3个大粮囤,可以增加粮食的储存能力约1200吨,这将解决烘干的粮食存放问题。为加快村里的水稻工厂化育秧设施建设,他们正在建设的约1万平方米的工厂化育秧棚,建成后计划先采用单层育秧方式,可以满足2000多亩地的育秧要求,如果双层育秧,育秧能力能达到近5000亩。
    去年,太仓市加快落实生态补偿政策,优化“四个十万亩”空间布局,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建好了9个粮食高产增效万亩示范方和省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市现代水稻产业园建设顺利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十二连增”。全年,我市水稻面积17.12万亩,单产630.4公斤,总产量10.8万吨;小麦面积16.94万亩,单产348.3公斤,总产量5.9万吨;蔬菜面积28.6万亩次,单产2687.2公斤,总产量76.88万吨;油菜面积1.9万亩,单产177公斤,总产量0.39万吨;水产养殖面积6.0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11万吨;生猪存栏17.2万头、出栏20.64万头,羊存栏3.88万头、出栏3.6万头,家禽存栏409.5万羽、出栏1118.62万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6%。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1.6万亩、设施农渔业面积1246.9亩;启动2.42万亩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档升级10个土壤监测点,建成苏州市首家省级土壤墒情远程智能管理监测站,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综合产能建设实现新跨越。
    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强化
    技术装备水平实现新提升
    2015年,农业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依托科研院校开展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江苏省是首批10个试点省份之一,太仓承担稻麦全程机械化、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任务。去年10月,太仓在城厢、璜泾、双凤等镇启动了2万亩示范基地建设,基地核心区位于城厢镇东林村,占地1200亩。
    为深入推进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太仓稻麦全程机械化和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我市近期专门召开了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太仓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会。据介绍,下阶段,太仓将在省农科院、苏州农科院的支持下,全面加快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太仓示范基地建设,做好稻麦全程机械化和循环农业生产的技术集成配套、示范推广工作,形成现代农业的全新发展模式,力争在全国发挥良好的推广示范效应。
    去年,各镇(区)大力引进与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全年引进并大面积推广稻麦新品种4个,水产新品种3个。水稻病虫害防控“1+3+X”技术模式向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稻蟹共生“蟹田米”荣获金奖,一次性施肥、草鱼高密度循环水养殖、鸭稻共作等技术成效显著。东林农场种养循环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建成3000㎡有机肥处理中心并投产,5000㎡机库正在抓紧实施中。探索实践了“秸秆、畜禽废弃物做基料——种植食用菇、养殖蚯蚓-形成基肥、基质还田”的生态循环农业。
    切实强化农机装备建设,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加大农机化投入力度,购置各类补贴机具466台,总投入1973.8万余元,受益农户及合作组织285户。新建标准化机库5只,9000㎡。去年初被省确定为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全年饲料化收集秸秆超1万吨,秸秆机械化还田率74%,秸秆综合利用率98%,农机化水平预计达88%。
    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
    农副产品安全保供实现新突破
    去年10月,“太仓大米”、“太仓白蒜”、“太仓毛板青蚕豆”、“太仓牛踏扁毛豆”4只地产优质农产品,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意味着包括“新毛芋艿”在内,太仓市地产优质农产品已成功注册5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截至目前,苏州大市有13件传统农产品获这一殊荣,其中5件出自太仓。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这类产品比同类产品价格普遍高出很多,已经成为特色农产品和传统产业拓展市场、走市场化经营之路的一张“金名片”。
    去年,太仓全面更新市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新获证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7个,有效认证累计达124个,共建“三品”基地32个,“三品”面积占比达90.7%;太仓大米、白蒜、毛板青蚕豆、牛踏扁毛豆4项地产优质农产品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展7大类农产品定量监测555批次以上,合格率98.6%。成立畜禽生产屠宰管理科,保障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全面接手生猪屠宰监管职能,加快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整治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各畜种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摸底全市规模养殖场共551家,列入整治计划491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快
    现代农业建设注入新活力
    春节临近,苏州口水娃食品有限公司不仅加大了线上销售的力度,还推出包含130余种年货产品“年货集市”,供市民选择,销售场面火爆。
    作为苏州市级龙头企业和电商示范企业,该公司近年来全面推进互联网+的发展理念,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加快电商发展,从最开始的一天几单,到几十单,再到现在的几千单……去年“双十一”开场仅仅半小时,口水娃的销售额就破了100万元。
    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太仓去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在突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分类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最近,该《意见》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江苏省2015年度农业农村改革创新成果。
    去年,太仓加大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力度,出台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安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市17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5亿元,总利税2.88亿元,带动农户4.5万户。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启动水稻科技服务中心一期和农机化服务中心二期建设;扶持庆丰、东林、雅鹿3个专业合作社,提升社会化专业服务能力。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举办委培生实践培训,出台就业分配方案,开办市、镇两级农技人员高级进修班7期203人,开展各类农业技术技能培训34期1885人。
    生态休闲农业建设大力推进
    农村生态环境实现新改善
    “月亮门”的影壁、镂空的雕花窗、四四方方的院落……走进现代农业园区民宿体验区几幢别致的苏式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心栽植的各种庭院绿化,令人心旷神怡。
    一流的居住环境只是民宿体验区诸多亮点之一,整个项目建成对外开放后,还有更多亮点将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如每幢农家小院的室内装饰不仅充分保留了江南水乡特色,还设有按星级标准装修的客房,使游客既可以体验江南农家生活,又可以享受到舒适、周到的星级服务……
    去年,全市生态休闲农业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实现新改善。市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园区建设亮点纷呈,核心区完成7幢民房改造装修工程、4500㎡果蔬采摘基地建成投运、5000㎡生物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科研楼主体完工、4000㎡新城兰文化产业园智能玻璃温室提档改造,年接待游客52万人次。各镇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全面提升,重点开展浮桥镇、新区、城厢南郊片区3个园区规划,同步开展沙溪归庄片区产业深化前期规划、璜泾镇现代农业园区规模拓展规划。“绿色太仓”建设深入推进,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抓手,新建林地绿地面积1613亩,林木覆盖率18.5%。重点实施了七浦塘、平江路、双浮路、沪太路、新浏河风光带西段景观改造等工程;新获批省市级村庄绿化示范村7个。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