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探索节水优先“新模式”

来源: 时间:2016-03-02 点击数:

    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境内水资源主要以过境水为主,近1/3的用水要靠淮河上游来水或江水北调补给。2012年,该市被授予“江苏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市”称号。近年来,该市以习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指导,努力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淮安模式”。
    节水提效,探索节水推动产业优化的“淮安模式”。在推进西南片化工区整体搬迁等产业结构调整中,重视节水对产业优化的促进作用。将节水作为新改扩建项目审核的必备条件、水资源论证的主要评价内容。编制《淮安市节水技术主要方向及重点推荐项目》,面向全市推荐了15个节水技术方向,以节水示范项目奖励的形式,鼓励和引导用水单位新上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目前淮安已新上节水示范项目126个,累计形成年节水能力1.6亿m3。
    节水减排,探索节水助力生态文明的“淮安模式”。以化工、造纸等近百家工业企业为主体,实施“淮安九大重点行业节水减排示范工程”。目前已形成了一批“零排放”企业。倡导“节水光荣”文明风尚,通过“节水进万家、节水万里行”、“节水进校园、社区、企业”等活动,激发全社会力量参与节水。创成涵盖企业、学校、社区、灌区、机关、宾馆、医院、车站的节水型载体259个。2014年,淮安市正式被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
    节水增收,探索节水保障农业发展的“淮安模式”。淮安是农业大市,农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近7成。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改造、规模化节水、淮北平原涟东灌区现代化农业节水等工程项目,切实提高了农业灌溉效率,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全市14个大中型灌区全部创成省级节水型灌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5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2.15亿m3。
    “十三五”期间,该市将坚定不移地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坚持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向创新要水,着力推进水资源集约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不断强化和完善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