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粮食加工业现状及粮食供给侧改革相关意见和建议

来源: 时间:2016-03-14 点击数:

    2015年底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其视为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又一突破口和着力点。作为粮食供给侧的重要环节,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不可或缺。为更好地了解我市粮食安全形势,准确把握粮食供给侧改革方向,兴化市粮食局专门组织人员到全市粮食加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征集粮食供给侧改革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兴化市作为粮食生产大市,虽然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生产形势一片大好,但在新常态下出现的粮食产量、进口和库存“三量齐增”,价格的“天花板”和生产成本“地板”上下挤压等问题更为突出,我市粮食加工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一、市场行情低迷严重影响企业效益。五得利面粉作为兴化面粉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几年的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今年1- 2月,产量和销量同比下滑10%,呈现出旺季不旺的反常现象。兴化市粮食交易市场位于兴化市东部戴窑镇,是兴化乃至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在多年“稻强米弱”的市场格局的影响下,该市场内5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普遍面临“多做多亏、少做少亏”的现状,除20家左右有资金实力、仓储能力、品牌附加值高的企业略有盈利外,其余企业基本都处在保本或者亏损经营的状态。再加上近几年中粮、益海、中储粮大举进入粮食加工行业,本土粮食加工企业想要发展壮大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多年来不少加工企业将目光放在麸皮、后路粉(饲料和工业粉)、青糠等加工副产品上,但由于近几年,特别是去年玉米价格断崖式下跌,原料替代效应明显,副产品的市场价格也大幅下滑,其中后路粉由去年的1.4元/斤下滑到目前的1.04元/斤,麸皮价格更是同比下跌42%,现在只能卖到四五角一斤,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严重。
    二、粮食加工企业普遍遭遇融资困难。在农产品原料收购旺季,不少龙头企业面临巨大的流动资金压力,但由于政策及企业先天性的原因,企业融资困难。向商业银行贷款缺少有效抵押,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程序繁琐,不少企业转向门槛较低、利率较高的信用社贷款,有的则是在民间高息借贷,造成财务费用支出增加。此外,受不断上升的种植成本和工资成本的挤压,企业效益不佳,融资就更为困难,进而制约原料基地建设和高附加产品的研发投入,难以形成“公司(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带动农户通过种植业致富也成空谈。
    可以说,农民是在粮食产业链的上游,而粮食加工企业则是农民和消费者的联系枢纽,如果这一行业普遍亏损的状态不能有所改观,整个产业的生态圈就难以稳定,势必会影响到兴化粮食安全形势。
    对此,不少粮食加工企业人士希望政府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并有如下建议:一是加快托市粮的拍卖出库,增加市场上粮食流通量,加快消化国有粮食库存,降低政府的储备压力;二是加强成品粮食市场的监管调控力度,统一大米产品的质量标准,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缓解粮食价格倒挂带来的经营压力;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于企业部分涉农产品参照“菜篮子”工程在生产用电、运输物流、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还可以参照东北地区的经验,对兴化市加工销售能力达一定等级的粮食加工企业给予补贴;四是推动粮食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引导扶持粮食加工企业形成“公司(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提升兴化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