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农业“十二五”亮点纷呈

来源: 时间:2016-03-22 点击数: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五年。通过粮食高产创建及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推广,粮食单产不断提升,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加强“菜篮子”工程永久蔬菜基地建设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设施农业面积占比不断提升,比重较“十一五”末提高6.4个百分点;建成了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家,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8家,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
    “十二五”时期,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新提升的五年。通过开展科技对接活动,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完成各类农业培训6.8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48.8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水稻育种成果丰硕,武运粳24号、武运粳27号2个品种通过农业部超级稻认定,6个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武运粳23号、24号、27号成为“江苏好品种”,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次;建设省级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3家,市级1家,区级11家,农机总动力达 47.9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成为全省首批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地区;建设了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的高标准农田3.46万亩,累计达30.49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62.2%,比重较“十一五”末提高了12.89个百分点。
    “十二五”时期,是开展农业生态治理,农居环境发生新改变的五年。在前黄、礼嘉镇进行试点试行,探索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在礼嘉建成了分散畜禽粪污集中收运处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全区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均达95%以上;嘉泽镇、横山桥镇、三勤园3家单位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艺林园和三勤园分别为国家AAA级和AA级旅游景点,雪堰镇城西回民村成为首批“江苏省农家乐集聚村示范村”;创森工作有序推进,“十二五”期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9.26万亩,成功创建147个省级绿化示范村,滆湖湿地公园成为我区首个省级湿地公园,林木覆盖率达23.69%,较“十一五”末提升了3.49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是加强产业利益链接,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突破的五年。五年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争取各级各类支农资金近10亿元。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6家、市级3家,其中15家龙头企业成功达到市级“五个一”示范创建标准,4家龙头企业达到省级“五个一”示范创建标准;礼嘉秦巷村、洛阳阳湖村获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其中秦巷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夏溪花木市场”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易花木”花木电商平台在全国首创了“网络商城+线下服务”的花木采供模式,提高了花木采购效率,我区被授予“中国花木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十二五”期间,是搭建服务平台,农业资源整合迈出新步伐的五年。先后启动“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五有”乡镇兽医站建设,所有乡镇农技中心全部达到“五有”目标;通过整合,江苏(武进)水稻所进一步完善功能,其团队成为我省粳稻育种科研队伍中的先锋队;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实验室投入使用,有效控制了全区水产养殖病害的爆发和流行;完成区、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设,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网格化监管,实现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全覆盖;农机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了集农机监理、维修服务、技术培训、展示推广“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服务中心;武进区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并投用,其中,全省领先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提升了森林火灾预防能力,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组建成立,有力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12316”信息服务实体窗口建成投运,推进了线上线下立体化信息服务体系。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