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六大举措”促三农
“十三五”时期,是武进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何让现代农业发展更快,让贫困群体收入更高,让农业农村活力更强?
一、狠抓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引领武进“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区农业局提出,要在打造亮点、探索路径、提供经验上下功夫。
巩固农业生产基础。年内在前黄等粮食生产重点片区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加快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年内力争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500亩以上,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20%。
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重点推进嘉泽、礼嘉、横山桥三大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花木产业企业、专业市场,全年创建2家市级“五个一”示范龙头企业。
提高科技信息水平。以“互联网+农业”为主题,培育“电商示范村”和区级电商平台,争取全年线上线下销售额达4亿元;同时确保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以上。
二、“三个精准”推进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武进区明确要求通过5年努力,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农户脱贫和经济一般村发展长效机制,力争到2020年,实现所有行政村村级集体年收入超200万元。
精准识别。全面实施全区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对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万元的低收入农户和年总收入低于150万元的经济一般村进行调查核实,4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数据录入、联网运行。
精准施策。对于低收入农户,做到扶持生产就业脱贫一批,发展医疗教育救助脱贫一批,探索资产收益脱贫一批,完善保障制度兜底一批。对于经济薄弱村,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办法,进一步提高村级基本运转、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的补贴标准,实施多元帮扶。
精准管理。对扶持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建立区、镇、村三级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三、推进重点项目决战创森
“今年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区创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武进区将以西太湖争创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契机,开展湿地野生动植物保育、科普教育、文化传播,精心打造武进创森工作的湿地名片。整合森林资源,提高公益林管护质量,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四、城乡一体注重平等均衡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是当前我区“三农”发展的重任。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武进将在平等、均衡上做足文章。
“十三五”时期,武进将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探索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和运营。同时,坚持“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错位发展模式,注重发掘创建村特色,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围绕让居民享受更均衡的服务,武进区将推动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推动农村行政服务便民化、中心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
五、“三项改革”释放农村活力
农村要发展,激发活力是关键。当前,武进正推进农村领域3项改革。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围绕“246+N”的改革目标,武进区将加快打造富有武进特色的改革亮点和改革示范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实践样本。
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模拟运行工作,加快推进农房抵押贷款试点,拓宽农房抵押贷款覆盖面,力争年内完成抵押贷款8000万元以上。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应进尽进”的要求,不断扩大平台的资产交易类别和交易量,实现全区农村集体资产统一进入市场交易。
六、农村治理强调落实民主
要保持农村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理顺农村各类关系,全面强化基层治理。措施是什么?必须加强民主。
武进将不断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创新村民议事形式,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和决策权。同时,深入推进村级组织“四有一责”建设,稳步提升村干部队伍待遇,培养一批综合能力高、受村民欢迎的农村发展带头人。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