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新塘巧用“加减法”擦亮生态底色

来源: 时间:2016-03-30 点击数:

    近日,“南京市第三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名单公布,江宁区谷里街道双塘社区新塘村榜上有名。在保留自然村生态机理的基础上,新塘村活用“加减法”,“减去”村中猪圈、披棚、杂林等,“加入”寓意勤劳的蜜蜂元素,以及软硬件设施等,让古朴的小村庄展现出新模样。
    沿着旅游联二线向南,行驶十几分钟便来到新塘村,道路右侧便能看到一块木质招牌,上面印着“寻寻秘蜜”的字样。远眺前方,沥青的岔道一路向前,两侧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数个蜂箱,道路尽头,高矮不一的民居被茶园和农田包围,俨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这个小村庄有什么“秘密”?笔者决定进村一探究竟。
    巨幅的卡通立体蜜蜂形象画上了墙,废旧的拖拉机手摇转盘镶入院墙,木栅包围的菜地里正是一片喜人的绿色……走进新塘村,淳朴的农家气息里融入了许多“活泼”的元素。“由于地理位置较偏,勤劳的村民多以务农为生,每年春天,大片的油菜田会吸引许多流动养蜂人来此,所以我们在村庄打造时融入了蜜蜂的元素。”双塘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2015年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塘村在整治中避免大拆大建,灵活运用“加减法”,实施杆线下地、雨污分流等工程,并根据本村实际,拆除披棚、猪圈、杂树枯林,在保留乡村生态原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改修村间环线道路、茶园果林,以生态“绿线”,将村庄原本被“隔开”的东西两侧有机结合在一起。
    沿着村中心的青石板路向前,两侧的池塘里倒映着茶园、绿树和农舍,景色宜人。拾级而上,一幢青砖黑瓦的农舍出现在笔者面前,枝杈繁茂的榉树下,村民杨定权正在给散养的鸡喂食。“房子老了、树老了,人也老了,但这日子却越过越好了。”老杨乐呵呵地说,40年前,他一砖一瓦盖起了两间平房,并在门前种下榉树,村庄改造时,他一直很担心这些“老伙计”要被拆除、移走,哪想到社区却在保留原样的基础上对老房子进行加固,并围绕大树建设座椅式护栏,方便其他村民来此休憩纳凉,“以前家门前的路很不好走,四周都是农田和林子,连自行车都进不来。现在不一样了,老房子保留下来了,新马路也通到家门口,住得更舒服,连村外人都要来租我家房子住呢。”
    村庄硬环境越变越好,软环境也同步提档,笔者从双塘社区获悉,村庄打造中,他们租借了村中一处无人居住的旧屋,将其改建成为村民客厅,为村民提供文化学习的阵地。傅宗龙说:“村庄环境好了,又紧邻游二线,地理条件优越。下一步,我们计划适当引导有条件的村民开办农家乐和民宿,增加村民的致富渠道。”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