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一立两重天 ——联耕联种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的背后

来源: 时间:2016-04-07 点击数:

    一个制约发展的瓶颈;一道难以逾越的藩篱;一场先行先试的探索。
    近年来,鹤乡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胆破除田埂,探索联耕联种,在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历程中,趟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村委引领、农户联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开启了农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新征程。
    破除田埂——“一田多户”向“多户一田”转变
    户均六七块不足10亩地,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种田比较效益低、务农增收难……农村经济如何持续稳定向好?农业必须规模经营,农民必须组织起来,走联合与合作之路。射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坚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由村两委牵头,破除田埂,将分散农地集中起来,实现有组织连片耕种。
    不能用今天的眼光苛求历史,大包干带来田散、人散,显然“分”有余而“统”不足。现今的合作社量少质不高,难以承担千家万户农地联起来的重任,推进联耕联种的决定性力量是村两委,尤其离不开村党组织书记牵头组织。射阳实行基层党组织“捆绑式”考核,出台“书记抓、抓书记”等工作制度,推动了联耕联种快速发展,融洽了干群关系。
    联耕联种绝不是简单意义上归拢土地,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射阳出台了《推进联耕联种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工作意见,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调研指导,在射阳县先后6次召开现场推进会;县农委8次组织理论研讨、52次座谈交流、103次专题会办,形成数十篇有理论深度的调研材料指导实践;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全县229个农业村(居),开展500场次宣传讲解和指导,适时编印《农技信息》、《推广手册》和十句口诀进行效益比较、解疑释惑。“增面积、降农本,促还田、添肥力,提单产、升效益”,一笔笔细账赢得了农民真心喝彩,他们成为坚定的支持者。不到一年时间,省内外都有示范,盐城市推广面积超20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0%。射阳还出现了一批联耕联种万亩片,最大一匡面积达3.2万亩。
    创造市场——“组织农民”向“农民组织”跨越
    有需求才能创造供给,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但是需求也需要创造。联耕联种去掉界沟,是“百衲衣”式农田“积零为整”,“多户一田”创造了土地规模市场,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应运而生。
    射阳县委、县政府用有为的服务换取市场活力,多次组织农机、育秧、植保等专业服务组织参加培训;建设联耕联种服务超市,适时举办农机展,大型农机具3次脱销;县农委3次到省农机局汇报情况,2次增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80万元,2013年共使用农机购置补贴金额6148万元,占全市的28.7%,居全省首位;2014年,又新增农机5424台(套),仅粮食烘干机就新增130台。
    中央农办调研认为,联耕联种无需流转土地,农民不要额外投入,新型主体只需购买装备、做好服务,就能快速实现规模经营。我县的能人、大户抢抓情况熟悉、资金雄厚、农民信任的契机,办起了本土化服务组织,带动了植保飞机、钵苗移栽机等一批新型农机具的使用。富丰农机合作社在一年多时间投入达1200万元,供秧11个村3.1万亩,实现从育秧到粮食收烘全过程服务,成为全省最大的合作社;两年新建上毡下钵集中育供秧4400亩,连年翻番,规模全省第一。2014年全县新增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118家,逐步形成了作业环节靠社会化服务,日常管护靠承包农户的分工协作模式。联耕联种由村社组织,生产有序,加之装备提升,作业周期缩短约10天,破解了长期困扰稻麦生产的“迟茬接迟茬”难题,保证了粮食稳产增产。
    要素聚合——“规模生产”向“绿色增长”迈进
    田埂一破别样天,分散“小农”变成了全新的家庭合作经营联合体,农业生产要素实现悄然组合,大合作、大市场、大农机、大科技带来的红利得到释放。
    联耕联种采取类似的服务,但收益主体仍是广大农民,实现了农民收入普遍提高。价值和责任相融,农业部门积极践行“首席专家指点、农技人员蹲点、业务团队建点”的“三点工作法”;开展“双百”行动,抽调100名农技骨干,负责指导100个村建设示范方。付出和收获共进,2015年经省专家组测产,联耕联种小麦均产超1000斤,水稻均产1364斤,与国营农场种植水平相当,比全县平均水平高84斤/亩。
    联耕联种丰粮富民有保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热情,不到三年时间全县就突破70万亩。以前一家几亩地,水利、道路等基础性设施年久失修,破田埂联耕联种,项目倾斜有了着力点。我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要求,整合财政、水利等涉农项目向规划区域集中,二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2.3亿元。
    联耕联种后,秸秆全部耕翻还田,利于推广处方药、配方肥,药、肥用量必然下降。由于品种统一、品质提升,加工企业主动上门,沈氏米业和新坍镇对接,以高于市场每斤0.1元的价格,签下2万亩水稻新品种南粳9108订单,全县新增订单种植面积16万亩,可增加农民收入1500多万元;订单种植、入股分红、二次分配等多种方式互惠互利,农民开始分享二、三产业利润。
    联耕联种是农民的实践、基层组织的创造,“射阳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射阳经验在全国各地不断传播。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