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亮剑”惠农保丰收
年初以来,射阳县加大对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农资市场秩序持续稳定向好,为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业执法阵地前移
射阳县结合“送科技下乡”、“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活动,组织农业执法人员上集市、下乡村、走田间、进农户、跑商家,开展识假辨劣、合格农资、技术咨询、投诉受理、现场检测、执法打假等“六下乡”活动,共开展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接受群众咨询18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深入开展农资市场整治,严格遵循“有市必查、逢店必到、不留死角”的原则,共出动执法人员252人次,检查农资网点368家。在农药市场的检查上,积极主动介入小麦“一喷三防”政策补贴农药的检查和抽检,对项目采购农药品种抽样留存,保障了农药补助项目实施效果。在具体用药上,针对供应量大的农药产品,检查含量是否达标及是否添加隐性成份,已抽取各类农资样品57份送省检测,通过对春季农资抽检、回函及网上生产经营许可证、农药登记证和标签的审核,发现违法案件线索4条,初步核实已立案3起,有效规范了全县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保证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
服务保障关口后延
今年,射阳县把推动农资市场信息化建设,作为完善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重要突破口,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了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了防范农资市场突发事件的能力。
全面倡导诚信经营,县农委与各农资经营户签订经营责任状,并在经营门面树立质量保证公示牌,对全县农资经营店进行公开评审,评选出县种业有限公司、县振源农业服务公司等20个农资经营门店为“放心农资经营店”,并进行授牌。全面录入农资监管对象信息,已录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点630家,基本达到监管对象全覆盖。同时,对已录入的门点进行GPS定位,目前已定位77家,5月底前定位200家以上,12月底前农资网点基本信息全部录入。
全面推行农业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所有投诉举报、执法检查、执法抽检等业务已全部通过系统的相关模块运行,切实做到每一起投诉举报登记在网、每一起执法检查留有痕迹、每一起结案案件及时发布,杜绝“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的发生。通过执法信息系统的协同互动,已向连云港灌云县农委发送《协查函》1份,同时与滨海、东台执法大队共享信息,联合调查了射阳两种子经营户分别销售涉嫌假冒苏玉29玉米种、涉嫌假冒蠡玉88玉米种的违法行为。
溯源监管机制全程
建设农资质量追溯系统,将全县农资生产企业和主要经营门店纳入农资监管与服务平台,实现了农药和主要农作物种子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
射阳县积极推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农资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通过采集记录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从规范市场源头入手,印制农资经营台账1200份,免费发放给全县农资经营单位,要求各经营单位如实认真录入,在检查农资市场时一并检查农资经营档案,建立农资经营单位入市备案、索票索证、留样备查、开具销售票据、质量承诺、优质服务等制度,做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对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降低信息等级,对当年被连续处罚2次以上的,纳入监管重点对象“黑名单”。今年以来,已有5家农资违法经营单位被列入县级农资重点监管对象“黑名单”。对情节严重的,按照相关规定,直至吊销生产经营资格,或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