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耕地5年循环休(养)耕一次
昆山市将通过休养耕地的方式培肥地力,进一步提升全市耕地质量。从市农委了解到,当前共有6个区镇的3513亩耕地处于休(养)耕状态,休(养)耕将一直持续到今年水稻栽种前。未来我市将以“存粮于田”的形式,积蓄粮食生产潜力,计划将全市耕地5年循环休(养)耕一次,从而达到保护耕地资源及生态环境、提高耕地使用效益的目标。
据悉,生态休(养)耕是指实行土地短期内循环休(养)耕,即将现有耕地按一定比例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循环休(养)耕。按照我市耕地实际情况,计划每年耕地休(养)耕比例控制在现有耕地面积的20%以内,约2万亩左右,其中1万亩休养,种植绿肥、油菜等作物;1万亩休闲,即空闲,5年内全市耕地循环一次。耕地休(养)耕时间为一季,即小麦生长季节,冬春季节性休(养)耕,即前茬水稻收获后不再种植小麦,翻耕空闲或选种油菜、豆科、绿肥等作物。
为弥补农民因休(养)耕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还制订了《关于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农场的若干意见》,鼓励新型合作农场推行土地休耕轮作制度,对休耕的土地,市财政按每亩2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同时,对于种植绿肥,如紫云英等作物,市土肥站将从省耕地质量建设项目中给予种子、根瘤菌和人工补助。休(养)耕地以新型合作农场为单位开展,由各镇(区)农服中心统计上报休耕面积,按第三方核查确定的休耕面积实行补偿。
根据方案,昆山市在2015-2016年试点的基础上,2016-2017年扩大试点规模,全市计划休(养)耕1万亩;2017年秋收结束后,每年按20%,即2万亩左右的耕地面积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休(养)耕工作。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