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提质增效 太仓养殖户走上致富快车道
作为江南鱼米之乡,太仓区域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水产养殖业自古就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太仓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渔业产业的发展不但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同时也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水产养殖 保障市场供应带动养殖户增收
施连明是扣蟹养殖的老把式,早在10多年前,他就开始从事扣蟹养殖了。“我们浮桥的扣蟹是很有名的,每年不仅有阳澄湖、太湖等地的螃蟹养殖户前来购买,还有很多浙江、山西、福建等外省客户慕名前来。”他告诉记者,与传统的粮食种植相比,从事扣蟹养殖效益不差。一般来说,品质好的扣蟹每千克价格在120多元,即便规格小的每千克价格也起码有六七十元。一年扣蟹养殖,起码挣个七八万元,比上班强多了。
在当地,像施连明这样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户有很多。浮桥镇农技部门相关人员说,2001年,该镇就成立养蟹协会,更好地服务农民养蟹致富,此举也进一步加快了当地螃蟹养殖业的发展,注册的“长江”牌中华绒螯蟹还荣获绿色食品称号。
作为太仓水产养殖的主产区之一,浮桥螃蟹养殖总面积近700公顷,其中70%是扣蟹,约30%是大闸蟹。据介绍,去年,该镇在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启动长江口大闸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今后,该镇将以此为抓手,进一步加快推进地产优质大闸蟹品牌建设,促进当地螃蟹养殖产业健康、规范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上周五,首批300尾澳洲淡水龙虾游进双凤渔业精品园,并将在此繁衍生息。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与双凤鑫凤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澳洲淡水龙虾繁育工作,建设澳洲淡水龙虾的繁育基地。
澳洲淡水龙虾肉质鲜美、生长快、产量高,备受消费者青睐,加上售价高,其养殖前景广阔。“如果繁育成功,不但可以大规模养殖,还可以向周边市场四季供苗。”合作社负责人殷佩林说。
作为太仓水产养殖的另外一个主要产区,双凤镇淡水养殖面积有1000公顷,其中常规鱼60多公顷,特种水产养殖面积940多公顷,淡水一、二、三产总产值2.3亿元。近年来,该镇全面加快生态渔业产业发展,通过特色养殖、休闲垂钓、新品繁育等举措,渔业产业由最初的单纯养殖发展到现在的集餐饮、旅游、垂钓于一体的休闲渔业,使双凤的精品渔业产业链越做越细、越做越长。
水产养殖业既是太仓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市农委水产站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以扣蟹、虾以及四大家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市养殖总面积4000多公顷,其中池塘2400公顷,预计水产品总产量3.11万吨,其中淡水养殖1.7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9.1亿元。全市池塘养殖专业农户近1300户,主要集中在浮桥、双凤两个养殖大镇。
科技入户 推广示范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虽说扣蟹苗种已放入塘中一个多月,但最近一段时间,浮桥镇茜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根其隔三差五会到入社养殖户的塘口去转转。用他的话说,今年,合作社里大部分养殖的扣蟹都是新品种,不常去看看,心里不踏实。
“今年,我自己养了300亩水面扣蟹,都是从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繁育基地上引进的新品种‘长江二号’,与以前的老品种相比,它不仅个体更大,价格也更高。”张根其说,保守估计,这种扣蟹新品种每千克的价格要比往年养殖的品种高出10多元,养殖效益自然会更好。
老张是当地水产养殖户中的“土专家”,具有20多年的扣蟹养殖经验。这些年来,他靠养殖扣蟹不仅自己发家致富,前几年,他还在市、镇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牵头成立了茜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了90多户养殖户养殖扣蟹,拥有养殖水面80多公顷,年销售额超亿元。
养殖塘面积就是这么大,但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却一年比一年高,要提高养殖效益,不仅要引进新品种,更得探索新的养殖模式。作为我市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示范户张根其说,为了提高效益,合作社在市、镇两级农技部门的支持下,从前年起,便利用自己的蟹塘与村里的绿苗合作农场联手探索了“稻蟹共生”的新型种养模式,在蟹塘里种起水稻。
“我们每亩蟹田投放3斤左右大眼幼体,一般的稻蟹共养,当年幼蟹亩产可达175千克以上,比传统单一养蟹可提高25~50千克。”据他介绍,这两年,他们探索实践的“稻蟹共生”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扣蟹的质量和产量有所提高,生产的蟹田米也成为当地优质农产品的一大品牌,成功打入太仓以及上海等地市场。
2010年以来,太仓持续推进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使一批养殖示范户受益。据介绍,去年,我市在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选出技术指导员17名,水产科技示范户350户,覆盖全市6个乡镇52个行政村,示范面积721.4公顷。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年均入户指导319次,共举办技术培训或塘口交流活动52期,参培人员1500多人次,发放《渔业致富指南》、《水产养殖》等各类技术书籍、资料7000多份。另外,组织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和重点渔业村技术骨干参加上级部门的培训6期。发放渔需物资及科技书籍等物化补贴总价值为14.21万元。当年11月中旬开始测产,抽测的示范户亩均效益在3500元左右,与上年相比稳中有升,抽测的辐射户亩均收益超2800元,与上年相比增效约8%。
技术支撑 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实验室里,德国Hettich公司制造的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BD公司制造的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等各类先进的监测设备一应俱全……昨天,见到市农委水产指导站副站长陆文浩时,他正带着技术人员对刚取样的青虾进行病毒监测。
“别看它其貌不扬,这套BD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是一种将荧光技术与显色技术结合的小型细菌鉴定系统,可以快速、准确、灵敏地鉴定500多种细菌。”陆文浩说,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实验室是去年7月建成启用的,面积约130平方米,共有无菌室、细菌检测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室等各类功能间8间,拥有BD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PCR仪等各类先进的诊断仪器设备,总价值超150万元。实验室主要开展太仓水生动物疫病检测、水产养殖水质检测等工作。
“我们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实验室全年免费接收全市养殖户送样,帮助其认真做好水产病害及水质检测工作。”据他介绍,半年多来,该实验室已采样检测水产品80批次,涵盖了青虾、河蟹、四大家鱼、甲鱼等太仓主要养殖品种,并尝试利用现代检测技术中最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开展检测工作。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了水产养殖水质检测、重大疫病预警预报、水产病害检测防治等实际工作,充分发挥了专业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切实提升了为民服务水平。
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事关水产增效、养殖户增收,事关水产品质量安全。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的建成并正常运行,不仅有力地保障了全市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为广大养殖户增产致富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此,市水产指导站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不断加大对主要养殖区域的水产品样品的抽样和检测力度,充分利用最先进的检测方法,进一步提高检测工作的精准度,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检测服务,更好地为全市水产养殖业发展保驾护航。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