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既为环境减负、又使生态增值

来源: 时间:2016-06-08 点击数:

    6月的射阳沿海,翠浪涌动,绿意葱茏,一派生机勃勃的迷人景象。广阔无垠的滩涂湿地上空,成群的白头鹤、灰鹤、白鹳等珍稀鸟类翩然起舞;放眼远处,风力发电巨型翼片徐徐转动,光伏发电能量板架齐整排列,别有风光……
    射阳县拥有20万亩生态湿地,境内的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534.82平方公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的重要越冬地。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性生态湿地和珍禽保护的矛盾与压力逐渐加大。我县的做法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向并行、共生共赢”目标。
    这,是一场爬沟过坎般的艰难实践,是一个绿色发展的正确抉择。
    坚守“生态红线” 探索新型发展路径
    为保护湿地和珍禽,射阳县于2013年划定“生态红线”区域。这一“红线区域”占到县境国土总面积比例的24.96%,是一般县份中占比较大的。如此严苛的生态要求,对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与影响不言而喻。
    打造“沿海生态县域”,是射阳近年来确立的既定方向。按照“既推动产业生态化、又推动生态产业化,既为环境减负、又为生态增值”的发展思路,射阳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为生态保护绕道让行,为经济发展构筑绿色平台,全县形成了机械装备、高端纺织染整、健康食品、新型建材、新能源及其装备等一系列绿色主导产业。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被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摆上了突出位置。去年,全县集中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全县13个镇建成省级生态镇,4个镇建成国家级生态镇,8个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考核。去年11月,射阳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
    弃留得失之间 彰显绿色发展意志
    按照“生态红线”的管控要求,射阳在担负巨大生态压力和红线牺牲的同时,严堵环境污染源头,不断抬高生态环境保护门槛。凡是涉及生态保护的项目,一律实行生态保护“专家预审”制、环评前置审批制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坚决拒绝高污染、高风险的外来投资项目。
    但是,要保护并不意味停滞发展,而是要积极探索和寻求符合县情特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平衡点,在优选和优化中留住绿色低碳项目,进一步改善和增强民生福祉。几年来,全县共审批上马642个建设项目,一批超亿元、10亿元的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从而保持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
    2014年,总投资105亿元的绿色生态型辉山乳业全产业链乳制品加工项目,在濒海区域的射阳港经济区落地生根。区负责人介绍说,辉山乳业项目经过了多道严格的生态风险评估与环评论证,用“慎之又慎”来形容这一过程一点也不为过。
    辉山乳业将在沿海当地规模化种植牧草、养殖奶牛以及乳制品加工,形成年产值近70亿元的生态修复和循环型产业发展模式,起到了“沿海生态经济战略高地”的“连琐效应”。
    以该产业项目为龙头,一座富有沿海生态发展与保护双重标志性特点、占地5500亩的“射阳港经济区健康产业园”平地崛起。与之对应的是,新能源规模化产业在射阳县沿海区域蓬勃兴起,风电、太阳能发电、火力发电、生物发电并驾齐驱,创造了又一“沿海生态产业风光带”的绿色神话。
    借力区位优势 打造沿海生态品牌
    目前射阳岛和国家农业公园建设作为生态资源利用产业的核心引擎项目,正在抓紧规划编制中。一旦实施,核心区土方工程、土壤改良及万亩生态林场的优化改造将再添新的生态型沿海经济增长的闪亮点。
    近年来,我射阳县浓墨重彩地构画了“彰显湿地自然风光优势和独特的沿海生态资源禀赋,建设既有区域文化内涵、又有射阳生态特色的旅游精品项目”的发展蓝图,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接连打造“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省二星级乡村旅游点、休闲生态农庄项目”以及“精品湿地风光旅游线路”等,2015年实现旅游收入13.6亿元。
    这几年“绿色射阳”建设也同样如火如荼,重点实施成片造林、美丽乡村、高效林业、生态农田、“一路一河”五大工程。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8.2%,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9.21%。生态标准化农业与生态工业经济同步推进,全县已形成区域特色农业布局,创立了一大批生态安全型农产品品牌,一跃成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2015年,县城空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占321天,占89.95%;饮用水源及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射阳的环境美已成为独具沿海湿地县份生态样板特色的“射阳蓝、射阳绿、射阳美”三大环境品牌。
    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让全县人民拥有了从未有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让丹顶鹤等国家保护类珍禽享受到了射阳湿地家园的安祥和温馨。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