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友好型农业新路径 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来源: 时间:2016-06-08 点击数:

    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太仓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针对有些地方频繁发生的自发流转、无序流转出现矛盾纠纷等现象,落实政策、加强引导、优化服务,多管齐下抓好新时期新形势下土地规范流转工作。鼓励引导农村土地向村集体流转,至2015年底,村集体掌控面积累计达到26.5万亩。
    近年来,我市围绕“四个十万亩”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加快土地向规模经营主体流转的步伐,不断优化农业空间布局。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推动土地流转;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带动土地流转;以合作农场为载体助推土地流转。为了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土地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加大市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与服务水平。
    市委农工办负责人说,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有序流转,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为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奠定了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市工商联黄浩忠常委提出《关于TPP背景下发展我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实现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太仓我市在这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我市以东林村为试点,深入开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生产,探索出了一条以优化生态产业、保护和修复生态涵养、节约减排生态保护、资源集约生态循环为主线的生态友好型农业新路径,成功打造了绿色生态循环生产的“东林模式”。
    东林村合作农场目前主要以水稻等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并建有年产3万头的生态养殖场。为实现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产业链,该村一方面通过100%水稻工厂化育秧、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优质品牌大米产品开发等措施实现了种植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引进韩国先进的秸秆收储机械,创新开展农作物秸秆收集机械化技术,并将收集后的秸秆经过有益微生物菌剂发酵制作成饲料,开展规模化养羊,形成了“种植-秸秆饲料-养殖-肥料-种植”的农业循环框架模式。
    市农委负责人表示,东林村的种养循环生产模式,形成特质、能量循环利用产业链,使“秸秆成为饲料、粪便成为肥料”,种养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既解决秸秆焚烧和粪便污染的环境问题,又大大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还提升农产品质量,可谓一举多得。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