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记得住乡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美丽中国的理想图景。
所谓乡愁,对于诗人余光中而言,是长江水、海棠红、梨花白和腊梅香。而对于经开区的百姓来说,他们的乡愁是圩墩的桃花、丁塘河的白鹭,是横山桥的青山如画、宋剑湖的碧波粼粼……
三镇+三街道,经开区的成立促进了东部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城市变靓,乡村也在悄然而变:山更青,水更绿,景更美……
乡村美景,随手拍都是
地处江南水乡,常武大地几乎是一马平川,而横山桥镇却拥有珍贵的一片山地。大林寺的晨钟暮鼓回响芳茂山间,也回响在横山桥人的乡居生活。五一村,武进第一批创建常州市“美丽乡村”的12个村庄之一:整齐划一的乡村别墅粉墙黛瓦,碧水回廊的公园推窗即见。全新的卫生室,就医不出村;老年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设施,让城里人艳羡不已。
地处遥观镇的宋剑湖景色四季不同,住在城里的陈儒林隔段时间就会去一趟。作为一个“摄友”,每次去都会有新收获。湿地区域启动后,湖心岛、环湖景观带等越来越美,他期盼着生态防护林、月季园观光区等项目建成后,自己的镜头里会增添许多新内容。
山清水秀,向污染宣战
武进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之一,这一特质在东部三镇更为明显。民企从小而散走向“高大上”,现代企业替代粗放的生产方式,留下的环境污染是必须直面的问题。
经开区成立后,治污成了重要议题。
连续几个月,经开区农村工作局副局长虞春华一直忙碌在遥观镇前杨村。通过前期的调研论证,一份《前杨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已经基本形成。前杨片区涉及前杨、新南两个村,治理面积4.1平方公里。这里企业云集,污染较重。40多家印染企业、100多家钢管企业让河水变色变味,改善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
工业废水接管、农村生活污水截流、断头浜清淤活水、建设生态驳岸,四大工程直指污染产生的全过程。工程预计投入3000多万元,让清清河水重新流淌在乡村。
这是经开区农村环境污染的第一个项目。此外,三山港的水质污染、潞城街道周边的空气污染,也都列入了治理计划。
文化融合,美丽乡村乐起来
三镇三街道的融合,除了理顺管理体制,更多在于文化的认同。
经开区成立一年间,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加大“送文化”、“种文化”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进一步健全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在乡间。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2016年的春节,经开区各镇、街道的文化“年夜饭”菜式丰盛:既有以“大爱前行,生命常青”为主题的敬老演出、戏曲晚会等专场节目,也有民间风情艺术展演、趣味运动会等大型系列活动;既有名家大家参与的书法、摄影等专业比拼,也有全民健身节、亲子书画展、书香悦读等全家齐上阵的趣味竞赛。
生活的富足,让村民们有了更多的文化生活需求。三镇三街道都建起了中心公园,从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到家门口的村组文化室、党建活动室、农家书屋、村体育健身广场等,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和城里人一样多彩。
三镇与三街道,文化相近,又各有特色。一年间,不同特色文化同台展示,通过融合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元宵节,遥观镇举办的民俗风情展演上,杨武40拳、潞城猴拳(市级非遗项目)、扇子舞、手杖操、功夫扇等一系列精彩表演来自不同的镇、街道,营造了“一家人”的氛围。
3月的圩墩桃花节,横林的掐丝珐瑯工艺画、遥观的风筝、潞城的花团、横山桥的百叶等地方特色摆起了民俗、非遗大集,吸引了汹涌人潮。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