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科技种瓜瓜更甜

来源: 时间:2016-06-28 点击数:

    在前不久举行的盐城市精品西瓜争霸赛中,大丰区有2个品牌西瓜夺得银奖和优胜奖。说实话,作为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大丰发展西瓜规模生产经营没有东台等地早,但大丰西瓜却越种越“甜”, 越种越有技术含量。
    近几年,大丰西瓜规模种植气势不凡。从大丰农委蔬菜站了解到,目前全区大棚西瓜种植面积已经突破8万亩,而且较多采用规模种植模式。“邻居”东台的西瓜产业起步较早,种植大户技术成熟。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大丰因势利导发展土地流转,推广西瓜产业,西瓜种植从“请大户来种”,到“本地人跟着种”,再到“力争做品牌”,实现了一个产业的华丽绽放。
    用科技之手巧向土地要效益,是大丰瓜民的秘密武器。大桥镇川南村有远近闻名的西瓜生产基地,当地成立了专门的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金彩荣告诉笔者,他们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大麦、棉花、西瓜间套种的种植模式,在对西瓜的管理上采取多重覆盖的方法,提高西瓜种植效率。如今这种方法在当地十分盛行。谷雨前后,瓜农将预制好的西瓜营养钵苗移栽到田里,与大麦间隔套种。瓜苗上覆上地膜,支起小拱棚,再架上一道中棚,保温保湿。遇到极寒天气,还可加架一道大棚。正常年景,每亩棉田能产西瓜4000多斤,纯收入达四五千元左右。小暑前,人们看到的是满田的西瓜,小暑后又成了满田的棉花。西瓜生长期间由于三膜覆盖,增加了地温,共生的棉花能提前一个月显蕾,比普通棉花增产一到两成。传统的一年两茬变成一年三茬,效益大增。
    先进的管理技术,不仅帮助打破了西瓜成长的季节限制,同时满足了人们对西瓜愈加挑剔的口感需求。白驹镇权麒家庭农场出产的西瓜不仅上了超市的货架,而且进入了上海西郊国际等大都市农贸市场。走进大棚,只见西瓜个头一般大,品相喜人,像精心挑选似的。“多种因素对西瓜口感、甜度产生影响,我们会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选择优良品种、使用有机肥之外,他们还采取了“水肥一体化” 的浇灌技术。传统水管泵冲式灌溉,会加剧土壤板结和病虫害的发生,他们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在植株根部采取滴管式供给水溶性肥料,大大提高了供肥效率和瓜品质量。
    西瓜种植最怕病虫害,但农药喷洒一旦过量,不仅影响瓜的口感品质,而且在市场销售中也会重重受阻。不安全的食品形象往往对一个地区品牌有着致命打击。据大丰农委蔬菜站站长梁文斌介绍,如今农技部门正在瓜农中推广智能温控技术,指导瓜农通过多层大棚内温度的调节和控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如今规模大户都已经采用这种方法,大丰西瓜甜度和口感受到市场认可。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