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人大常委会视察全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来源:
时间:2019-07-03
点击数:
日前,无锡市滨湖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常委会各工作机构负责人以及部分基层人大负责人和部分区人大代表,视察全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视察组先后视察了刘巷浜、东大池、省环境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渔港蓝藻打捞点和藻水分离点等项目情况,并听取了关于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报告。
视察组认为,近年来,滨湖区政府把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河长制”和“263”专项行动为抓手,着力解决水环境问题,有效促进了全区水环境的改善提升。全区河道、湖泊、塘库“河长制”实现全覆盖,2018年6个国省考断面达标率100%,太湖连续11年安全度夏。视察组指出,水环境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项重要工程、长期实践,也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之举,事关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进程,虽然滨湖区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水质监测指标不够稳定,自净能力还较弱;管网治理不够彻底,控源截污尚存在薄弱环节;开发建设中违规挤占河道现象依然存在,监管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箱涵问题突出,治理难度较大;“河长制”等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优化等。对此,视察组建议:强化履职担当,夯实主体责任。目前,滨湖区重点整治河道共67条,由区、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齐抓共管。各级河长尤其是各区级河长要从践行“两山理论”的高度,自觉履行四项主体责任,要主持编制河道整治方案,对方案组织论证;主抓整治方案推进实施,确保落实到位;主动解决河道整治问题,确保有序推进;主导河道整治督查考核,加强检查考核力度。强化问题导向,加紧精准施策。因地制宜,调整水系布局,要在市区大河网水系框架下,结合实际调整水系布局,让水流动起来、清澈起来;因水制宜,确保水质转化,自加压力、倒排时序,确保在规定时限内水质稳定转化到位;因河制宜,解决突出问题,要高度重视箱涵整治,加大清淤力度,消除河道内源污染,疏通管网中的“血栓”,“一河一策”,最终实现河湖联通循环。强化系统治理,加大整治力度。要狠抓控源截污,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要严打污染乱象,加强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扎实开展“两违”整治,落实整改主体责任;要倡导全民治水,要加强宣传引导,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主动参与治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