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 大有作为
近日,宿迁市召开的特色农业观摩现场会,在一天半的观摩中,16个特色农业观摩现场全方位展示了全市特色农业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凸显了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市场和消费需求导向,始终把“特色”二字贯彻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的始终,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彩”的有力抓手,加快推进了农业结构从单一向多元、经营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生产组织从分散向规模、发展导向从数量向效益、增长模式从资源依赖向科技支撑的“五个转变”,努力构建具有宿迁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正如现场看到的那样,沭阳的花木、泗阳的桃果、泗洪的渔业等特色充分显现;双沟立体种植、王官集设施果蔬等家庭农场集群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网店建设全覆盖,其中786个村居达到“一村一品一店”标准;沭阳县和泗阳大禾庄园分别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泗阳县、泗洪县各获批1家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全市建成家庭农场集群23个,累计经营面积达28.43万亩,新庄荷藕和耿圩多肉植物家庭农场集群、仓集镇千荷浅水藕龙虾套养基地探索融合发展,颠覆了传统发展方式,取得了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切无不让观者深切地感受到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两年来的实践也让我们更自信地看到,发展特色农业大有作为!
成绩固然可喜,任务依然艰巨。全市特色农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发育阶段,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特色产业集聚度普遍还不高,部分产业仍未形成规模连片优势;生产方式距离绿色发展要求仍有差距,资源消耗型增长模式没有根本性改变;农产品品牌打造成效还不明显,全市还缺乏真正叫得响、卖得好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产品。
因此,在发展导向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现代”的定位,对农业工作坚持做到长期抓、深入抓、创新抓。特别是要按照魏国强同志指出的那样,在发展的理念上、产业上、载体上、产品上、渠道上、机制上,立足特色抓创新、围绕特色做文章、坚持特色为引导、依靠特色求突破,不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特色发展,提升特色农业内涵,提高特色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打响特色农业的宿迁品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做好特色农业工作,提高认识是前提,狠抓落实是根本。这次会议提出了推进宿迁现代农业发展的五个举措,即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夯实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全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着力构建多元新型的经营体系;注重提升产品供给内涵质量,着力满足更高水平的消费需求;大力推动农村电商提档升级,着力拓宽特色产品的网销渠道;建立健全充满活力体制机制,着力激发特色农业的内生动力。这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结合市情实际作出的新的重大部署。全市上下务必要在吃透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切实抓好特色农业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地生根。要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严格督查奖惩,狠抓政策落地,尊重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真正做到目标精准、工作精心、措施精细,形成全市上下齐抓特色农业的工作格局。
“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农业基本现代化的攻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宿迁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到,发展特色农业是全市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强市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坚持特色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奋发作为,因地制宜,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就一定能够展现宿迁发展特色农业的新作为,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江苏作出更大贡献!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