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梅"让常州果农损失惨重!葡萄、桃、梨大幅减产
今年梅雨季,常州市遭“暴力梅”,尤其是武进地区受淹严重,给果农带来巨大损失。据武进农林站初步统计,受今年梅雨季暴雨影响,武进林果受灾面积达4.3万亩,受灾较重面积3.2万亩,尤其是葡萄、水蜜桃、梨子三大地产水果,估计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
“本来这个时候,正好是葡萄、水蜜桃上市卖得最好的时候,梨子也马上上市,可今年产量 、价格都比去年还差。”7月18日至19日,记者在武进采访,很多果农均表示,因为今年暴雨下得晚,正好是时令水果的成熟季,受到影响比去年更大,甚至就 要“绝收”,他们是欲哭无泪。
葡萄:夏黑葡萄受损最严重,不少树体都死亡了
7月18日上午,武进礼嘉镇陆庄小桥头村的农户姜细娟,还抱着一丝侥幸查看田里的葡萄。由于她的田地势低洼,离村里通运河的河塘很近,因此 7月初的暴雨,将她的葡萄树都淹到了果子。后来,又由于外围运河水位过高,田里无法及时抽水,她种的6亩葡萄被淹了8天8夜,几乎全部绝收。
“像姜细娟一样受灾的农户,我们礼嘉太多了。” 礼嘉农技农机站技术员於勤珍告诉记者,礼嘉是种葡萄的大镇,去年受冰雹、特大暴雨等影响,已经减产60%,但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还要再减产60%。
科丰葡萄合作社是礼嘉最大的葡萄种植农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负责人王彩维告诉记者,整个合作社有1500多亩果树,其中大部分是种葡萄的,她自己家种的40多亩葡萄,在雨水里被泡了6天多,结果比去年减产了90%。
“今年的暴雨来得太不是时候了,尤其是7月初,那正是我们夏黑快要成熟上市的时候。”王彩维说,今年的夏黑,产量、外观、口感都受损严重, “今年雨水太多,颗粒过分吸水后长得像巨峰了,甜度也降低。”王彩维说,去年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收葡萄了,品质较好的夏黑葡萄批发价每斤至少5元以上。
今年,来自北京的葡萄批发商,在武进多地了解情况后,迟迟没有拿出批发价格,因为好的葡萄太少了。直到7月19日下午,他们才从科丰以每斤4.5元的价格收了一部分。
水蜜桃:收购量至少减少了30%
洛丰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梅桂芳同样心疼——约150亩的桃林里,满是落果。“这些果子都不能卖,今年桃子也减产了60%。” 梅桂芳说,桃子被水泡过,再加上前阵子天气阴沉,口感受到很大影响。她说:“还好,7月15日以后摘的桃子,质量要比前面好很多。”桃子甜度能够达到16 或17度,已经接近口感上称为“甜”的标准。但不照阳光的也只有11或12度。
谢家村现有水蜜桃面积3000多亩,是雪堰镇水蜜桃种植面积最多的村。“没天灾,产量高,大家互相压价;有天灾,没市场,还是卖不动。”吴 明辉是雪堰农副产品市场的水蜜桃销售经济人之一,他说,他每年销售的水蜜桃在1万箱左右,今年因为黄梅季的暴雨,影响了产量以及口感,收购量减少了30% 左右,价格也卖不上去。
雪堰镇有的农户家的桃树甚至面临绝产。为了减少损失,村民们及时采摘八成熟的水蜜桃,还有剩余的近50%的中晚熟水蜜桃仍在挂果期间,不能采摘,只能听天由命。目前的水蜜桃主要还是靠村民运往水蜜桃市场销售,而且销售价不高。
记者了解到,如果是7月上旬采摘的水蜜桃,规格约半斤一只的批发价格在50元一板(即20只),7月15日以后采摘的水蜜桃价格已经在100元至120元一板。
梨子:上市较晚影响最小
据了解,目前武进区梨树种植面积近190公顷,另外还有一部分在天宁区郑陆镇。
今年的暴雨,在很多种梨的果农眼里,已经算幸运的,因为7月下旬才是梨子刚开始上市的时候。但即使这样,不少果农种梨还是减产了30%。梅桂芳告诉常州晚报记者,她种的20多亩梨子减产40%,但幸运的是剩下的还能再长长。
“这些叶子和梨子不剪掉的话,树都要死,只能保证树活下来明年再长了。”在郑陆石堰村的农户告诉记者,现在就不算收成了,最主要的是把果树 保下来。她表示,这几天出了大太阳,这些树再被暴晒的话,就全部都会烂根死掉,明年还要重新补种,那样损失就更大。“到现在为止估计只有去年收成的一半不 到。”
梅桂芳告诉常州晚报记者,因为这两天出太阳了,保留较好的梨子在口感上影响可能不大,因此预计收购价与去年持平,相对品质、甜度较好的梨子批发价在6至8元。
灾害天气带来的病虫害
影响更长期
“今年我们直接经济损失就超2亿元,但灾害天气带来的病虫害,影响更长期。”武进农林站副站长姜维华告诉记者,今年武进林果经济损失如此之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去年特大暴雨,已经让很多果树淹死,即使没有被淹死的,也因此抵抗力变弱,果树受病虫害影响巨大。
他表示,今年病虫害相比往年重,严重影响水蜜桃、梨子和葡萄的产量和质量。“许多果园的水蜜桃都得了穿孔病,葡萄则是霜霉病特别严重,这两种病害如此大规模暴发在往年是没有过的,完全是这两年灾害性天气造成的。”
姜维华表示,果农除了要增设避雨系统,还要控制产量,让存活的果树有修养恢复的时间,提高灾害天气时的病虫害抵抗力。
这家合作社是个特例
连续两年暴雨,丝毫未受影响
连续两年大暴雨,让果农们吃尽苦头,但洛阳镇的常洛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谈剑波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这几年的产量稳定,即使今年大多数果农比去年受灾更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受损比去年还要少。

“我这个葡萄,零售每斤16元,销路不愁。”谈剑波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自种田有100多亩,设备总投资800多万元,可谓是智能化管理。 他领着记者最先看了田里的排水系统,全部都是水泥双U型槽,而其中有一条1000多米长,1.2米 深的U型槽排水系统是今年特意为防止大雨而新修建的。“去年我们田里排水比较慢,虽然损失不大,但我觉得必定要采取措施。”谈剑波说,他将田里所有的土渠 都改造成了水泥U型槽排水系统,排水速度要比以前快1倍,因此今年丝毫没有受“暴力梅”的影响。
1989年出生的谈剑波是“农二代”,他说,自己投资的全自动遮阳棚,一遇到大雨天,以往要喊六七个工人立刻来盖棚,如今只要用手指轻轻一按,便能在十几分钟内全部落棚。
“如果第一年被淹是天气原因,第二年、第三年再淹,这就要找原因 。”谈剑波说,也许很多果农的确没有实力投设备,但基本避雨棚以及排水系统的及时疏通、修理其成本并不高,在大雨来时至少能挽回两三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