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托起幸福城 ——写在国家森林城市迎检之际
盛夏的武进,处处洋溢着绿色希望。太湖湾,山川蜿蜒绿荫葱翠;中心城区,公园绿地花团锦簇;西太湖畔,湿地清幽绿树环绕……
绿色,已成为武进的城市名片。武进,因绿的演绎而生机勃勃,因创森而绚丽多姿。
以人为本,森林进城绿进村
得益于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尤其是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后,中心城区一大批城市绿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河道绿化全面覆盖,生态绿道、绿地公园随处可见,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基本形成,国际花园城、宜居新天地正日益彰显。
森林在城市中萦绕,绿树同样在乡村里开枝。太湖之滨、窑墩山下,一个名叫雅浦的村庄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这里粉墙黛瓦、村道成荫,荷叶连连、碧水清清,一幕幕美丽景色让人流连忘返。“城里有森林,村里也有公园,生活在这里很幸福。”村民们纷纷说。
自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启动以来,武进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城镇森林建设,充分利用城乡空间进行增绿。目前,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1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区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69个、森林生态示范村10个,完成造林超万亩,大大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产业发力,美丽经济花正艳
绿色,既是幸福生活的底色,也是产业发展的基色。
西太湖以西、嘉村公路以东,占地160公顷的嘉泽镇环湖健康绿道内,紫薇花、樱花、桂花环绕,形成了一片湖岸森林。“项目定位于以花木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森林屏障工程。”江苏田园生态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文介绍,项目的建成既能为市民提供一个天然氧吧,也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举两得。数公里之外,夏溪花木市场内车来车往,花农们正忙着搬运苗木。新扩建的花卉绿植批零中心内,汇集商铺上百家。交易大厅内,花木供求信息、价格和花农基本信息一应俱全。“这里既是全省花木品种最丰富的区域,也是全国最大的花木交易平台。”区林业站站长潘林说,通过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线上线下互动,夏溪花木市场实现了从马路集市到现代化、信息化花木市场的跨越。
林水相依、以水为脉,森林生态旅游风生水起。环太湖生态旅游区大力整合周边苗木花卉观光基地、经济林采摘基地等,推动了太湖沿岸观光生态旅游;滆湖生态旅游区,积极开发滆湖湿地生态旅游,串联花博园及环湖健康绿道,打造了环滆湖观光、运动旅游区。此外,全区还形成了“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3条乡村旅游线路。
文化传承,生态理念入人心 西太湖东岸、武进高新区内,滆湖公园里芦苇丛丛、湖水清澈、飞鸟云集,不少摄影爱好者在此捕捉美景。不远处,低碳能源展示区内,展示了公园的水体自净、集中供热等低碳环保功能。的确,森林城市创建不仅仅是政府单方面发力,更需要突出市民主体地位,让全民参与到创建行动中。7月中旬,一场创森知识问答通过“今日武进”官方微信对外发布,市民们踊跃参与。短短5天时间,5000多位市民通过微信留下了自己的创森足迹。推动全民创森,坚持线上线下结合。近两年来,区绿化办多批次组织人员走进湖塘各社区、学校,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并通过手机绿色捐赠等活动,让更多人投入创森行动中。既让市民接受头脑风暴,又让他们积极行动。在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动下,全民植树绿化高潮迭起,至今已经植树近5000棵,绿化荒地3万多平方米,大大提高了市民“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生态文明意识。
多重保障,筑牢森林防护网
创森是沉甸甸的责任,护林更是发展的保障。
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大厅内,15块高清屏幕构成的森林防火视频墙,将雪堰和横山桥的山林尽收眼底。画面十分清晰,且可根据需要随意拉近监控距离。该视频系统白天采用烟雾报警,晚上采取可见光带红外线热源探测。只要林区出现烟雾或达到相应燃烧温度,系统会自动向指挥中心发出报警信号。森林火灾是林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威胁之一。长期以来,我区森林火灾排查主要依靠护林员巡山。而护林员只能凭肉眼观测火情,一旦发生火灾很难第一时间发现,这种“人防模式”成为森林防火的弊端。自我区启动创森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森林防火设施投入,投资750多万元,打造了全省最先进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同时,不断完善森林防护体系,通过在重点镇山顶兴建蓄水池,以“引水上山、水源灭火”,有效防范了森林火灾。技防固然重要,但人防仍是关键。围绕森林火灾,武进区专门成立区森林消防专业队,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围绕林业检疫,武进区通过积极培育,打造了一支专业的森林植物检疫员队伍。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