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大王"的取舍:受淹葡萄还田保"招牌"
昨日一早,宜兴颖丰果园的瓜果香便“招来”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前来订购。眼下,尽管距离“收官”还有一个多月,但田间的葡萄却已卖掉将近 80%。据果园老板张涛介绍,与往年相比,虽然今年遭遇了连续的强降雨,但产量与销量却仍有上升,实现了大灾之后的好收成。为何?究其原因,源于张涛能念 好一本“取舍经”。
张涛原是一家企业老板,2000年,他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化工厂,在宜兴周铁镇下邾村包下100多亩荒地办起了农业生态园。如今,他的种植规模已 扩大到了400多亩,种出的多个品种拿下了省级金奖,“颖丰”这块招牌更是在市场上积得了良好的口碑。去年,张涛还被评为“全国劳模”,是宜兴当地有名的 “葡萄大王”。
但今年7月宜兴一场洪灾过后,张涛做了一件令很多人都难以理解的事——他将受淹的13亩2万多斤已八成熟的“黑珍珠”葡萄全部采下,经无害化处理后统统还田。这样算来,前后总共要损失近30万元。
“受淹的葡萄如果不及时采摘,树苗就难以经得住后期高温的炙烤,造成的损失更大。”张涛说,“如果把这些葡萄‘技术’处理了同样也能卖,但我坚决不能这么做,因为这不但是在砸自己的招牌,更是对顾客的不负责任。”
张涛对于“舍得”的理解还不仅于此。果园里有几亩“特殊地”,张涛一直视如珍宝。入行十几年里,他已从农科院校、各大基地引进50多个品种,但 最终能在果园扎根落户的只有区区几个,所有品种都在这块“特殊地”上经历了多年的“考验”。十多年前,张涛从日本引进“魏可”这一品种,“前五年几乎是零 产量。”张涛回忆。后经过10多年的连续试验、观察,终于摸到了“魏可”的种植门路,成功实现量产。“其实,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有摸到其秉性才能 种出好果实。在这块田里,我不怕失败,只有舍得投入精力,就会有收获。”张涛说。
传统葡萄种植求产量,但张涛却靠舍弃产量求质量,赢得市场亲睐。“魏可”这一品种理论亩产可达5000公斤,而通过实际栽培,亩产达到4000 公斤时品质就下降了。张涛有的放矢地调整管理方法,通过科学掐花、疏果等控制产量,亩产减少,品质却大幅提升,投放市场后每公斤近40元仍卖得十分走俏, 亩均产值近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