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联办共保”撑起农业保护伞
日前,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百舸争流:江苏基层改革探索100例》首次出版,《淮安创新“联办共保”农业保险模式,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以第六例入选。
淮安“联办共保”模式,通过政府和保险公司优势互补,降低营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控制了道德风险,为全省乃至全国积累了试点经验。记者从市委农工部获悉,近年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保监会等单位多次来淮安就农业保险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中央电视台多次对淮安农险作专题报道,湖北、广东、陕西等省先后来淮考察学习。淮安农业保险“联办共保”新模式,为面上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成为农民的安心剂、农业的稳定剂、产业的助推剂。
农民的安心剂——
种地“兜底”有保障
今年7月1日,入夏后的又一轮强降雨袭淮,造成了淮安市部分农田受灾,其中涟水县浅集村刘少成种植的20亩辣椒、徐集乡陈广树种植的20亩辣椒均在此列,很快由相关保险公司定损,并获赔5万元。
去年6月下旬,受暴风雨天气影响,清浦区1880.82亩蔬菜大棚受损严重,幸亏由政府全额承担了保险费,已投保大棚种植业保险,很快经保险公司现场勘查定损并得到了相应赔付。去年5月,受赤霉病影响,洪泽县高良涧街道种植大户刘桂风家2000多亩正处抽穗扬花期的麦子出现叶黄、枯死现象,随后人保财险淮安分公司及时赶赴现场查勘定损。当年7月,他就拿到了26万元的赔付款。
气象资料显示,淮安农业发生气候灾害的频率是两年一小灾,七年一大灾。作为农业大市,自然灾害的频发,给农业生产蒙上了阴影。2004年11月,淮安与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签订了联办共保协议,采取了“政策性保险、商业化运作”的联办共保模式,对6个县区的10个乡镇水稻、小麦进行试点,成为全国对农险保费实行财政补贴的第一个地级市,随后在全市推开。具有淮安特色的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推行,有效减少了自突灾害给生产带来的损失,给农民注入了安心剂,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015年,小麦、水稻承保面积分别达368万亩、345万亩,保费收入分别为6146万元和5930万元。玉米保险承保3.7万亩,保费收入60万元。
农业的稳定剂——
服务延伸再延伸
淮安三河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加祥是人保老客户,常年投保面积逾4000亩。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每茬庄稼的关键生长期,保险公司都会组织专家到田头,察看长势,指导科学种植,有效减少了病虫害发生,务农的劲头更足了。
2014年,盱眙养殖大户魏善军的猪场发生猪群腹泻,病情十多天治疗无效,母猪陆续死亡22头。相关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尽管诊断治疗不属于公司职责范围,但公司还是主动邀请兽医专家同赴现场诊断,在查明病因对症下药后,疫情很快得以控制。
2015年9月,涟水岔庙种植大户庄农生的两百多亩大棚提子,即将成熟时出现大面积裂果、脱落、霉烂现象,庄农生焦急万分却束手无策。接到报案后,保险公司及时邀请农业专家赶赴现场,在指出问题症结的同时,还提供了详细的防治经验,令其万分感激……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近年来,在“联办共保”农业保险模式推进过程中,我市不断丰富保障内涵、拓展保障外沿,将服务逐渐延伸至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加强产前、产中技术指导,制定抢险自救工作预案和应对措施,将农业保险关口前移,变事后补偿为事前预防,让农民少受灾、多获益。
随着服务的纵深延伸,“联办共保”农业保险模式极大地减少了各类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剂。
产业的助推剂——
险种产业全覆盖
2015年4月,国内生猪价格大跌,淮安温氏畜牧有限公司逾万头生猪亏损严重,幸运的是,因为年初投了生猪价格指数险,很快获赔23590元,每头猪少损失17元。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帮我们抵御了市场风险,淮安在险种创新等为农服务上的举措也坚定了我们投资淮安的信心。”淮安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展告诉记者。当年,该企业与我市再签合作协议,在淮安增资4.5亿元,建设1个办公研发中心和3个种猪场,设计规模年上市50万头、年产饲料20万吨的现代生猪产业项目。
淮安是生猪养殖大市,既有像温氏集团这样的规模化养殖企业,也不乏年出栏数千头的散户。近年来,国内生猪市场行情频繁大起大落,给生猪养殖产业蒙上了阴影。为稳定生猪市场,我市深入调研养殖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对淮安近10年生猪价格波动进行研究分析,与淮安太平洋财险公司合作开发出新型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此次理赔,是全省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完成赔付第一单。
2014年3月,淮安人保公司在全省率先开发池塘淡水小龙虾养殖保险,为我市小龙虾产业保驾护航;中华保险公司积极在我市开展水稻和小麦产量保险试点工作,2015年10月开出了全省水稻产量保险第一单,2016年6月开出全省小麦产量保险第一单,并在全省率先开展水稻育秧保险试点;还有涉农贷款保证保险、虾稻共作小龙虾养殖保险、水产气象指数保险等新险种正在开发,即将上线……
自我市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联办共保”模式以来,我市立足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险种创新,切实加大新品开发力度,为产业“量身定制”各类涉农险种,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剂”。通过对农业保险各类险种的不断完善,目前,我市已基本实现农业产业的全覆盖。
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共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33个,其中主要种植业向农民提供风险保障30.4亿元,赔付支出7982.8万元,赔付资金是农民实缴保费的2.18倍;高效农业保险险种向农民提供风险保障27.18亿元,赔付支出3888.14万元,赔付资金是农民实缴保费的1.09倍。淮安“联办共保”农业保险新模式,为农业生产撑起“保护伞”农民群众得到了最大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