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港区大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 时间:2016-08-23 点击数:

    2016年高港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努力在苏中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全力打造“泰州城南健康农业示范园区”
    1.坚持拉框架、出形象
    以泗白路及其南线、西干河西侧南北线为纵,以姜高路、大张线、金果路、古田路等主干道为横,全力推进“两纵四横”路网建设,力争年内实现全区域循环贯通。同时分年度制订土地流转计划,明年实现泗白线、银杏路十字交叉交通要道两侧土地全部流转,力争4个镇土地整建制流转,全区土地流转率达80%左右。
    2.坚持分产业、育特色
    围绕“三健”(健康生产、健康产品、健康生活)、“三养”(养眼、养生、养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在胡庄镇重点发展优质粮食和设施蔬菜产业;在大泗镇重点发展生态种养和地道中药材产业;在白马镇重点发展花卉苗木和经济林果产业;在永安洲镇重点发展特色水产产业。
    3.坚持抓招商、创品牌
    依托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平台,支持上膳源泰州农场、御膳源等增产扩股、提档升级。同时围绕打造“第六产业”,加快招引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农村特色旅游重点项目落户,进一步拓展园区内涵、打响园区品牌。2016年,力争引进1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0个。
    二、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通过创建示范、政策扶持,着重推进家庭农场发展,重点支持土地经营规模100-300亩的农户家庭农场。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抱团发展,积极推行“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模式,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接二连三的把农产品和加工业、种养基地和旅游业等结合在一起,逐步延伸、拓宽农业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不断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
    1.全面推进社区综合体制改革
    在2015年试点成功基础上,向全区90个村居全面推开,力争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建立具有高港特色的社区综合管理发展模式。同时与江苏大学联手,研究总结本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经验做法,向全省及全国推广。
    2.提高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运营水平
    建立农村产权交易电子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交易规则、交易程序和交易价格等机制。探索扩大交易品种,逐步引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等进场交易。
    3.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
    积极处理好土地确权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依法保障农民权利;做好确权档案归档整理工作,确保全区发证率通过中央、省级验收。
    4.推动农业金融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不同产业和主体需求的金融产品,细化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的对接措施,尤其是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继续办好新一轮实事工程
    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实事工程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面貌、带动农民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资源性资产抓开发、经营性资产抓创收、公益性资产抓管护”的思路,加快组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启动二期经济薄弱村标准厂房建设,做强做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围绕“电商进农村”,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加快平台建设、扩大网点布局,2016年力争社区电商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本地农产品交易额突破8000万元以上。
    五、打造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典型示范
    加强对管护队员的岗前培训,开展标兵管护队评选,严格将考勤、考核结果与绩效补助挂钩,引入优胜劣汰机制配备管护队伍,确保道路、河道、绿化、设施、垃圾收运、防违控违“六位一体”的管护机制高效运行。引导有条件的星级康居乡村提档升级,加大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推进力度,促进我区乡村人居环境品味提升。注重典型培育和舆论宣传,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让整治成果发挥更大的乘数效应。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