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特:白兔镇鲜果变“金果”
“春有草莓夏有桃,秋有葡萄冬有枣。一年四季花盛开,月月都有鲜果摘。”这句话生动描绘了句容白兔镇的林果产业格局。被誉为“中国草莓之乡”的白兔镇,不仅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两大省级园区的核心区,还是“全国美人指葡萄”“全国无公害大棚草莓”两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而今年7月23日,白兔镇又多了一块“牌子”———中国鲜果小镇。
白兔镇获得这个称号可谓名副其实。据该镇党委书记王涛介绍,该镇应时鲜果种植面积达3.3万亩,包括1.9万亩葡萄、0.5万亩草莓以及0.9万亩桃、梨、蓝莓、樱桃、无花果、火龙果、山核桃等,年产量4.1万吨,产值达5.9亿元,占当地农业生产总值的76%。这个传统农业大镇是如何一步步向农业强镇转变的呢?
用生态游终结“单一采摘”模式
去过白兔镇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这里不仅美食诱人,美景更留人。记者了解到,该镇通过建设生态示范区、鲜果特色区、休闲度假区,全力打造“乡村盒子”、江南百竹园、四季鲜花园等项目,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勾勒出一条“四季赏花,竹韵茶香”的生态乡村游线路。目前,在高庙片区,300亩樱花、1000亩桂花、200亩紫薇等花园已建成,而占地900亩的江南百竹园让这个美景如画、花香遍野的片区热度再升级。王涛告诉记者,百竹园开园后,与茶博园一道,能让游客一站式体验农事、研习茶道、感受民俗。去年,该镇全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
最重要的是,在自驾游、乡村游日渐兴起的当下,生态游线路的打造,让深度体验式乡游代替了以往游客“单一鲜果采摘”的模式,让果农不再为鲜果的销路发愁。“曾经,由于果贱伤农,全镇农民曾将1500亩草莓倒进河里。”王涛说,现在再也不用担心这样的悲剧重演了,尤其是到了节假日,鲜果根本就不愁卖。“今年3月份的草莓节,头两天就来了6万多人,现场采草莓4.65万斤,900多户种植户亩均收入达3.6万元,着实让果农‘大赚了一笔’。”
借“互联网+”让果农“坐着收钱”
每到芒种时节,白兔镇解塘村的300多亩蓝莓就由青变蓝,一串串色泽圆润的果实藏在翠叶间,等待着游客的采摘。“像蓝莓这类鲜果,吃的就是一个新鲜,虽然卖价高,但如果一旦滞销,就只能烂在地里,损失很大。”解塘村的大学生村官吴琼琼告诉记者,为了让鲜果“刚下枝头即上餐桌”,她在去年微店的基础上,又与“亚夫在线”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大大缩短了鲜果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距离,同时也解决了果农“卖难”和市民“买贵”的问题。
为了保证蓝莓的质量,打响品牌,吴琼琼每天都会去蓝莓基地录制小视频并直播,让网购的顾客对蓝莓的生长情况、品质了如指掌,放心购买。“在今年的蓝莓采摘季,我每天都能接到200个左右的订单,早上一睁眼就去田里拍摄视频,回来就参与打包装盒,一直忙到晚上。”
目前,白兔镇已有亚夫在线、农大大等11家新型经营主体运营的电商平台,从以前果农拉着顾客“嘴上吆喝”,变成现在坐在家里也能卖光鲜果。根据统计,去年白兔镇鲜果共实现网络销售600多万元,造就了鲜果电商销售传奇。而为了整合资源,减轻网店投资运营成本,白兔镇正在规划借力“互联网+”建设电商产业园,让白兔鲜果“飞”得更远。
拉长产业链让“鲜果”变“金果”
这几年,在白兔镇,莓农靠卖草莓实现年收入10多万元已不是稀奇的事。但如何才能让果农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畅?白兔镇把目标瞄准了收益更高的鲜果深加工业。
记者了解到,在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句容万山红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以蓝莓、草莓、桑椹为代表的系列高档果酒已经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该公司总经理黄建洪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将进一步扩大产量,预计可消化3000吨果品,以亩产2500斤葡萄计算,可为2400亩葡萄解除后顾之忧。“白兔镇每年大约有20%的鲜果亟待加工,仅靠一两家加工企业是不够的。”王涛介绍,目前,该镇已引进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其中,由南京圭石堂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的葡萄醋加工项目,已于今年4月正式落户该镇,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化5000亩葡萄产量,将进一步拓宽葡萄种植户的销路,推动该镇葡萄深加工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眼下,有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都争着回乡要土地。王涛表示,一定要向产业链要市场,把“中国鲜果小镇”做成“金字招牌”,让鲜果成为富民的“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