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麦场!溧阳种粮大户退地弃种现象已初露端倪

来源: 时间:2016-09-18 点击数:

    本月13日,看着满田稻穗,溧阳市南渡镇庆丰村种粮大户王松林笑着告诉记者,去年他种植的1200亩水稻,由于选种了早种早收早卖的优质高产粳稻品种,避 开了“烂稻场”,赚了80多万元;今年,则与南京、苏州等地农科所签订了供种、收购合同,明确了销路与价格,即使出现像去年那样的“烂稻场”,也不愁了。

     而同村的种粮大户潘雪梅却愁容满面。

     潘雪梅大学学历,今年30出头,去年以每亩890元租金承包了500亩粮田,合同期5年。她对记者说,第一年种田就遭遇“烂稻场”,加上粮价下行,如同被 打了一闷棍。今年夏季的一场罕见洪灾,又造成“烂麦场”,高租金、低产量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亏本已成定局。为此,她向出租农户提出,要么终止合同,要么 降低租金。

     同是种粮大户,为何一笑一愁?

     庆丰粮库主任王冰红的一番话耐人寻味:“赚与赔,事在人为,内有诀窍。”他以王松林与潘雪梅为例,给记者算账分析:王松林去年在粮价下行的情况下,选种的 优质高产粳稻品种每斤卖了1.55元,比多数农户卖出的粳稻高出0.15元,还种了400多亩糯稻,每斤卖价1.7元,因而赚了钱。今年,他凭借优质高产 品种赢得订单,还带动周边农户连片种植南粳系列5000多亩。而相比之下,潘雪梅因土地流转费用过高,粮价持续低迷,人工费上涨过快,加上缺乏种田经验与 连遭天灾,亏本是必然的。

    记者在溧阳市粮食局了解到,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粮农增收、增效,国家除了粮食直补政策外,已连续7年提高粮食最低收 购价。在政策推动下,溧阳种粮大户逐年增多,规模种植发展迅速,目前该市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08户,其中千亩以上的有16户。总的来说,得益于前几年的风 调雨顺,溧阳多数种粮大户还是赚了钱,该市也连续3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连续遭受去年的“烂稻场”和今年的“烂麦场”,加之粮价持续低迷,一些像潘雪梅这样的种田大户萌生了退意,少数前来承包粮田的外地粮农干脆舍弃土地一走了之,退地弃种现象已初露端倪。

     “有效规避亏本风险,才是保障种粮积极性的最好途径。”溧阳市粮食局局长汤敏骅说,粮食刚性需求不会减,只要掌握种粮诀窍,因势利导,相互借鉴,种粮还是有奔头的。

     在王松林家,记者巧遇潘雪梅正向王松林取经。王松林对潘雪梅说:“我种粮赚钱的重要诀窍是,选优品种抢季节,因而避开了自然灾害风险。”王松林帮她分析, 一般来讲,每亩租金在500元左右,只要天帮忙,亩产高、粮价好,一亩田还能赚四五百元,遇到好的行情还会赚得多一点。他说,学会精明种田,首先要选好优 质高产抗灾力强的品种,如“南粳46”,虽然市场知名度不高,但产量高,抗病抗灾力强,口感好,适合中等以上消费需求。

     许多种粮大户也总结了他们的种粮得失与赚钱窍门。

     社渚镇坝口村种粮大户方志富告诉记者:“调优结构能赚钱。”他说,粮食生产是“露天工厂”,种粮有没有收益与政策调控、天气、产量、粮价及土地流转租金相 关。如果遇上粮食市场行情低迷,就得通过灵活调优结构来避开风险。他承包了188亩粮田,每亩租金700元。去年粮食行情不好,他只种了78亩稻麦;67 亩转为养虾,每亩收入3000元左右;又将43亩转包给浙江人种西瓜,每亩转包费1400元,每亩赚700元。

     上兴镇西塘村种粮大户张其荣因承包种田较早,所承包的1500亩粮田每亩租金500元,与近两年租金比低了近一半。老张说,他去年赚了40多万元,得益于 家庭农场式经营。他向记者坦露,2010年时请雇工一天付70元,随着人工工资逐年提高,现在不仅找雇工难,而且每天工资120元,还要供两顿饭、一包 烟,即使这样,也是今天来、明天不来,来了也是出工不出力。为此,他索兴不雇人,全部由兄弟等自家人收种和管理,这种家庭农场式种田比其他大户省心省钱。

     “长期以来,种粮靠天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汤敏骅说,灾害频发,加上粮质下降、卖不出价,给多数粮农带来了不小损失,去年以来,稻麦两季每亩直接 减收800多元,一部分种粮大户自然要赔钱,千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就撑不住了。因此,降低灾害风险,注重科学管理,是粮农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汤敏骅认为, 有效保护种粮积极性的办法,应让种粮的农民拿到实实在在的种粮补贴。在这其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鼓励适度规模种粮,指导结构调整,推广优质高产品种, 做好粮食生产保险、控制承包租金等方面的引导、协调和服务。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