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开启“合作社+电商+农户”精准扶贫模式
“没想到啊,我和老伴种植的2亩小红豆、小绿豆,还能成为脱贫致富的‘金豆豆’。”9月17日,大丰区万盈镇文达村村民宗如英,紧紧握住区供销合作总社主要负责人的手连声感谢。该村党总支书记李兴祥告诉记者,是“合作社+电商+农户”这个新招,在帮助扶贫对象逐步甩掉贫困的帽子。
“合作社+电商+农户”新模式,是大丰区供销合作总社开展精准扶贫的创新。据介绍,针对弱势群体无致富项目、农村留守人员收入不高等情况,该社调查发现,农民们种植的红豆、绿豆、花生、大豆、芝麻、大青皮蚕豆等五谷杂粮,市场需求面广量大,大多零散销售,价格不高,但经过加工包装,效益则立马翻番。于是,该社充分发挥万盈镇聚盈杂粮专业合作社优势,吸收周边贫困农户成为“VIP社员”,为他们制订“黄金”政策:根据自身实际和特长,从事杂粮生产、收购、推销等业务,并享受零风险、高回报的“保护价”,让贫困村民依靠小杂粮走上脱贫致富的幸福大道。
聚盈杂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定中介绍,他们对社员在种植、收购、分拣、包装、上网销售等环节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个人都有合适的事情可做,从而获得报酬,增加收入。文达村村民彭志祥有8亩田,全部种了小杂粮,农闲时再到合作社打零工,年收入达5万元;三合村村民朱志才是残疾人,合作社把他安排在分拣车间,每月可以拿到上千元工资;三合村村民孙长友有经营能力,合作社安排他负责上门收购,他很快成为本村的脱贫致富明星;文达村村民丁静安掌握一定的电脑基础知识,合作社给他安排了网上电商的“美差”,他把小杂粮卖到了上海、北京、北美、北欧和中东等大市场……
据了解,今年以来,已有32户贫困家庭66人被吸纳为社员,人均收入较往年大幅提高。今年秋播,该社将进一步扩大小杂粮种植规模,规划面积1万多亩。
采访感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精准。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恢复贫困村民的“造血”功能,才能拔掉穷根、开掘富源。大丰区供销合作总社创新思路,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开启“合作社+电商+农户”新模式,由“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切实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这种精准扶贫的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