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模式推进兴化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 时间:2016-10-25 点击数:

    一、垛田菜花休闲农业模式
    随着近年来现代旅游农业的兴起,我市立足丰富的农业资源与独特的水乡垛田地貌及兴化人文优势,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迅速,培植了缸顾千岛菜花极具水乡特色的现代旅游农业品牌,满足了广大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消费需求。“缸顾千岛菜花风景区”坐落在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东侧,总面积近万亩,观光核心区4600亩,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千岛菜花风景”是春季观菜花,秋季赏菊花,每年9月下旬油菜育苗,10-11月份移栽,翌年3月底至4月中下旬为观花季节;4月初菊花育苗,6月中下旬移栽,9-10月底赏花季节。 “缸顾千岛菜花”以油菜为主导产业,坚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所产农产品要达到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标准。年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亿元。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300人,占职工总数350人的85.7%。风景区围绕当地油菜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乡土人情开发了“菜花村”龙香芋、“菜花村”绿壳鸡蛋,“菜花香”小磨菜油、“大地蓝”草鸡蛋、“大地蓝”蚕丝被等农副产品,周边农民能够广泛参与和直接受益,常年销售1380万元,从业人员人均收入15000元。
    二、稻+N生产模式
    陈堡镇“千斤粮、万斤果蔬、万元钱”种植模式
    兴化市陈堡镇是苏中著名的“番茄种植之乡”,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就开始种植番茄,经历了露地→小拱棚→中棚栽培,番茄提早到清明节前上市,目前建立了“番茄—水稻”高效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该模式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又增加了农民种田收入,取得了“千斤粮、万元钱”的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2016年番茄亩效益在0.8-1.2万元之间,加水稻收入,亩纯收益均在万元以上。
    2008年陈堡镇农技站对该模式进行总结,并在全镇果蔬种植户中推广,种植面积最多时超过5000亩,随着劳动力转移和老化,现在常年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同时辐射到周边乡镇和市区,面积仍在5000亩以上。
    (一)、利用发展优势,推广茄稻模式和生产技术
    第一、政策优势。本世纪初,陈堡镇出台设施农业生产扶持政策,推动设施农业发展,使231省道两侧迅速发展成设施农业生产区。今年陈堡镇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发展需要再出台政策,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种植业效益提高。
    第二、技术优势。通过半个世纪的生产、摸索,番茄从露地到设施,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并形成了一整套的生产、管理、收获技术,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都能及时解决。
    第三、规模优势。陈堡红富堡番茄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本世纪初该镇补助政策的出台,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培养了经纪人,形成了市场,实现了“陈堡番茄不愁卖”,将该镇蒋庄村打造了“苏中番茄第一村”。
    第四、效益优势。“番茄+水稻”一年两熟水旱轮作模式,带给农民的经济效益很高,亩纯收入这几年都在万元以上,是纯粮食生产的6-8倍。
    第五、品牌优势。由陈堡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成立了兴化市红富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红富堡”商标。“红富堡”番茄已成为泰州市名牌农产品和名牌商标,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蒋庄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特色村”,曹黄村成为“江苏省高效农业示范村”。
    第六、市场优势。陈堡镇借助番茄生产,建成泰州市设施农业生态园,品种从番茄发展到瓜、果、茄、叶菜类,填补了蔬菜市场的空缺,由于种植面积大、种植品种多,实现常年供应,吸引了广大客户前来采购,已打开苏南、苏中及上海等地市场,进入超市和农贸市场,生产的不结球生菜品质较好,被肯德基连锁店采购。
    (二)、产量与效益可观
    近几年陈堡镇蒋庄、四林、镇郊等村应用番稻模式的种植户,番茄平均亩产50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690公斤以上,2015年番茄纯收入7000-9000元,今年超过去年,但夫妻两人种植面积一般不超过5亩地。现在采取番茄+水稻模式的最低亩效益在8500元,高的达1.7万元。蒋庄村民吴加太种植2.3亩番茄收入5.1万元,番茄亩产值2.24万元,物化成本(含棚、膜拆旧)及人工近7500元,亩效益1.5万元,水稻产量不低于700公斤。真正实现了“千斤粮、万斤果蔬、万元钱”。
    稻鸭共作有机稻米生产模式
    近年来,兴化市双超鸭田稻米专业合作社、兴化蒲公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兴化和平稻米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积极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工程,分别在兴化市钓鱼镇、荻垛镇等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立了稻鸭共作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规模1000多亩,年产有机稻米250吨,分别创建了“洁香河”、“锅底洼”和“水乡老农”等品牌已投放市场,并通过网络销售,发展前景良好。
    稻鸭共作为水稻的清洁化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客观上控制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产品质量得到保障,成为有机稻米的生产的新模式。同时一地多用,一田多收,复合利用了土地资源,应用前景广阔。
    亩产有机稻米250公斤,亩收入5000元;肉鸭亩收入800元,合计5800元,成本中物化成本1270元左右,人工1300元,土地租金1000元,亩纯效益2230元。
    该技术实现了种养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促进了稻田内的物质、能量资源充分利用,同时不施除草剂,不施化肥、农药,改善了广大稻区生态环境,是一种符合清洁生产的循环农业,避免了农药、化肥对水稻的污染,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环境。
    兴化市香湖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稻虾共作立体种植模式
    兴化市香湖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位于兴化市中堡镇东荡村,发展500亩面积的稻田养虾,生产东荡虾田香米,注册商标“中堡庄”,通过网络销售,收到较好效益。龙虾第一茬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第二茬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水稻秧苗在6月中旬开始移植,采取浅水栽插,移植密度以30cm×15cm为宜,以确保小龙虾生活环境通风透气性能好。亩产有机稻米300斤,按5元/斤算,亩收入3000元;小龙虾200多斤,价格18-20元/斤,亩收入4000元,合计7000元,成本中物化成本2200元左右,人工1000元,亩纯效益3800元。
    兴化市“西瓜-芋头-水稻”高效轮作模式
  兴化市太阳红水果专业合作社在茅山镇流转土地437亩,发展适度规模的西瓜、粮食、芋头生产,常年种植水稻、小麦各330亩,西瓜60亩、芋头50亩,西瓜、芋头每年在不同田间轮种,每4年一番,通过水稻、西瓜、芋头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减轻连作障碍危害,其中西瓜一年五茬长季节生产。西瓜全年亩产量一般7500公斤左右,田头平均销售价在3.0元/公斤,亩产值2.25万元左右。亩生产物化成本(含大棚折旧)和土地租金、人工成本6500元左右。每亩纯效益1.6万元。芋头全年亩产量一般2000公斤左右,田头平均销售价在4.0元/公斤,亩产值0.8万元左右。亩生产物化成本和土地租金、人工成本3000元左右。每亩纯效益0.5万元。水稻产量650公斤,小麦产量400公斤,稻麦产值2750元,亩生产物化成本和土地租金、人工成本2400元左右,每年稻麦效益是350元。全年亩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兴化市大营镇粳“稻(玉米)-洋葱”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兴化市大营镇充分利用自然、品种、技术等优势,经过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初步形成了一套粳稻洋葱为主的水旱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以洋葱为主体高效作物。在同一块田上,前二年春播种植水稻、秋播种植洋葱,第三年春播玉米、秋播洋葱(三年一循环,模式1),或者:第一年春播水稻、秋播洋葱,第二年春播玉米、秋播洋葱(两年一循环,模式2),如此循环交替轮作换茬。玉米播收于6-10月,与大面积同期。洋葱采取自繁种育苗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粳稻采用塑盘基质育秧精确定量栽培增产增效技术。每亩粳稻产量700公斤,洋葱产量5000公斤(变幅4000-6500公斤),粳稻产值2030元,洋葱产值6200元,粳稻成本890元,洋葱成本1650元,当年粳稻洋葱纯效益5690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