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城东镇贴息贷款扶企又助困
每天一早,城东镇东鲍南村的陆钦付老汉,便来到村后头的奶牛养殖场上班。
“一天70多块呢,我要多干点活。”陆钦付说,他今年63岁,虽然不算老,但身体自小就弱,硬工干不了,软工又很少有人要,现在有了这活,无论如何也得干出个样儿。
陆钦付体弱,妻子残疾,女儿智障,一家三口生活靠他打短工和政府低保维持。去年,陆钦付家庭人均纯收入仅有6000多元,离脱贫标准7000元差一点。今年初,陆钦付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低收入户,被镇政府推荐到城东镇奶牛养殖合作社当饲养员。
“别看钦付叔重活不能做,可干饲养员还很称职。”提及陆钦付,城东镇奶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陆秀军连连夸奖说,陆钦付几乎总是头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场。早到场是为了提前备好料,迟离场是清理打扫牛场。而打扫牛场不是他的分内事。
奶牛场缘何吸纳陆钦付就业?
奶牛场是镇老促会一步步扶持发展起来的,陆秀军靠5头牛起家。养牛9年来,镇老促会每年给他贴息贷款,累计发放贴息贷款180万元,扶持了奶牛场发展。
当时,银行不敢借钱给他,是老促会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眼下,奶牛场栏存奶牛400多头,已成为半自动化的小型奶牛场,奶牛场与蒙牛集团合作,鲜奶直供蒙牛奶品加工点。奶牛场吸纳了23名中老年劳力务工。
城东镇退休干部、老促会会长刘国璋介绍,奶牛场得到了发展,今年给它的贴息贷款就减少了许多,只发放10万元,其余的发给了更需要扶持的企业和低收入户创业者。在奶牛场务工的人员,原来多是增收困难户,现在工资收入都稳定在3万元左右,早就脱了贫。今年,奶牛场吸纳的低收入户除了陆钦付,还有低收入户杨如祥。根据核算,至8月份,两低收入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就达到7000元。在城东镇,贴息贷款已成为‘精准扶贫’最有效的帮手。
每年,该镇都排出10多名低收入重点户“戴帽”到贴息贷款扶持企业,一般地,每10万元,安排一名低收入重点户。
今年,镇老促会共有贴息贷款指标130万元。该镇根据实际情况,将指标分解到10个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贴息贷款帮助12个低收入重点户走出困境。
赵献村低收入重点户赵金社,丈夫患重病,她是“老哮喘”,独生女儿婚嫁在外。该户增收只有让赵金社务工,因为要照顾病重的丈夫,赵金社只能在家门口务工,而且只能做轻工。
为促进赵金社务工,镇里便向经营较好的赵献村科永果蔬合作社发放5万元贴息贷款,将赵金社推荐进去务工。合作社考虑到她的情况,安排打杂,活儿很轻,方便回家照顾病人。
恒刘村低收入重点户徐义华,妻子患脑癌,还有一个18岁的女儿和一个7岁的儿子。该户脱贫仅靠安排徐义华打工根本无济于事,还不够徐妻一年的医药费。所幸的是,徐义华曾在泰州务工的雇主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支持他加工塑粒,并由他收购。镇老促会了解到徐义华的情况后,扶持他5万元贴息贷款,让他办起了造粒作坊。现在经营情况还不错,粒子造出来,老板就给现钱,照这样办几年,境遇会逐步得到改善。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